有一天,有一个人很专注、尽力地转绕着佛塔。一位噶当派大师上前问道:“先生,您在做什么啊?”那人回答:“上师,我在修行呢。”
大师点点头,说道:“嗯!很好,这个修行也不错。不过,如果你能修行佛法会更好。”
那人心想:“绕塔可能不是修行佛法吧,一定有其他方法。”他开始四处找寻,看到了一些经书,心想:“读经、课诵应该是修行。”找到一个地方坐好,就开始认真读经。
几天后,当他大声读诵着经书时,大师出现了,问道:“您在做什么呢?”他有点得意的回答:“喔,我在修行呢。在修行佛法呢。”大师点点头,接着又说:“嗯,读经很好。但是如果你修行佛法会更好。”
那人听完有点纳闷儿,心想:“绕塔也不是,读经也不是,那该做什么呢?”正当苦闷时,突然想到:“对了,禅修!一定是这个了。”赶紧找到一个角落,坐直身体,眯起眼睛,开始禅修。没过多久,大师又出现了,同样的问题:“您在做什么?”他自觉了不起的说:“禅修着呢!”大师缓缓地说:“禅修很好,不错,但是,修行佛法的话会更好的。”这下那个人完全糊涂了。不是绕塔、课诵、甚至不是禅修,那人只好问道:“上师啊!到底什么是修行佛法啊?”
大师回答:“修行即是断舍贪执。”
其实,我们很多时候也跟这个故事的主角一样,开始修持四加行的时候,全身酸痛,满身大汗,还是坚持不懈地修,终于修完几十万遍之后,有人问道:“喔!您修完了四加行,有什么体会吗?”这时我们可能回答:“喔,可辛苦啰!流了好几公斤的汗呢。”这是一种答案。更好的回答是:“喔,可美妙了!心可平静了,真快乐呀!”还可能更高境界的回答是:“喔!你不会相信的,当时我闭着眼睛呢,眼前出现好多天女天神,漫天飞舞…”
总之说一大堆谁也没看过的事情。大部分人的答案差不多就这些。那么,到底这些是修行的征兆,或者只是像喝醉了,或者是累过头,生着闷气,又不得不做下去而产生的幻觉呢?
修行是在每天生活当中,当烦恼升起时,自己能够察觉,并且找到对治法平息烦恼,例如你可能说:“昨天早上九点左右,一个人让我好生气,但是我察觉到了,也知道生气不好,就想办法静下来。”
真正体会佛法,使佛法成为对治法而降服烦恼,这即是修行。
很多人以为修持是另外去修一个什么东西,而与自心分开,例如慈悲的修持,认为另外要生出一个慈悲,而没有自心与慈悲合一,自心成为慈悲的体会。我们以为,我“生出”了一个慈悲了,好像把旁边的一个什么东西拿到手了,因此,没有思维菩提心时,菩提心也就不见了。
因此,无论做任何修持,例如慈悲心等,重点是要去体会这一切即是自心本质的一部份,与自心合为一体。要不然,任何修持都将无法降伏烦恼。
高举辩证法!修行是内心斗争!革识心的命!解放真心!有德才能得道!为人民服务就是德!华夏根基大道本源辩证思想!宇宙开天衍化出无量分身的无情有情留三法1唯心辩证法2唯物辩证法3伏羲传河图洛书历代在完善总摄唯心唯物的《本源辩证法》科学哲学宗教皆在三法中!人类有了种种实践认知形成辩证思维体系才形成哲学和宗教!大道无情以一切为刍狗大道有情养育万物故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主观决定一切!心是宇宙王者!空不空是对立统一,非法非非法是否定之否定,渐修顿悟是量变到质变,万法皆空无自性!心生法生心歇法灭见性!明心见性是理上明了事上见心光外显!一切唯心造是人的主观能动创造性!承前启后辩证探索要经历史科学检验!宇宙有普遍联系性与统一性!短暂如物质永恒如能量!流动是宇宙主题!激活才能打开众妙之门1心性面性功入手2气脉面命功入手,道家禅宗性命双修最佳!佛有三法1有为有部无常法(空无常苦无我不净)2无为空部常法(实常乐我净)这两者皆不究竟,对偏空偏有之人拿空破有或拿有破空!第3部才究竟,空不空法常无常法是佛最后宣说佛乘(法华经解深密经等)心执着两面性故生出一切法有两面性!不执则无!有立有破不立不破随顺本源返朴归真大道自然
末法时代的佛教在不久将来就会消失,日本、韩国都已变种,导致现状的主要原因是:佛法普世价值体系、寺庙结构体系(臭规矩、臭毛病太多)跟不上时代,而佛门普遍素质太低,太低(几乎初中以下毕业),这些人看不到时代与佛法的冲突,及时看到也无法系统性的理解,及时有心去做也无法战胜佛教协会的利益集团……不想说了,讲不完……
修行修的是不好的习惯,和心田里不好的思想想。才可以正确的做人,虽然说的很简单但不是那么容易,因为人有贪颠痴和五阴,遇到不如意的境界:和你不同思想的人:各种境遇就会生起,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修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烦恼,那就要看你自己了,有的人入了魔,有的人入了佛,一念之间啊祝你好运!
修身养性,仁义礼智信!学会坚强,学会放弃,学会换位思考,学会感恩!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天道酬勤,厚德载物,有容乃大!😊穷则思变,独善其身!富则广济天下云云众生!😊
这与个人心态,缘分,觉悟,境界和理解有关系。我修全真思想。儒家治世,道家治身,佛家治心。修行的目的是修身养性。让人去适应社会,适应生活。转变自己的心态。让自己觉悟解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