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精神很难高度紧张一小时以上,在这一个小时中,注意力最集中的时间是前十分钟和后十分钟,因为人们开头往往有“这是什么”的强烈好奇心,而最后往往有看是不是这样结束的心情。所以,记忆时,应把最重要的内容放在最前或最后记。要记较多内容时,可把记忆的次序不断颠倒,反复多次,让每一项内容都经历过最前和最后。
一般人习惯于用眼睛看纸上的字来记忆,认为这种办法可靠,其实使用磁带和录音机,能收到特殊的供销。这是因为磁带和录音机让人通过耳朵来记忆,使大脑更加灵活,同时磁带的转动给人以紧迫感,可以提高记忆效率。录进磁带的声音有节奏,使记忆渗透到“无意识领域”中去,记忆从“平面”到了“立体”,效果自然好。
美国心理学家米勒教授经过种种试验,得出了一个有趣的结果:一般人一次记忆项目的最大数是“七”。如在学习外语时,无论是单词还是词组,只要数量不超过“七”,都很容易记忆。所以,在记忆较多的事项时,可将它们按性质分成不超过七的小组,加以记忆,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读书时,应急时将重要内容画出,并在空白处写下心得、体会。光看不画,读完后不久,印象就淡漠了。一本几万字的书很难将其内容都记住。做注脚可抓住重点,加强记忆,还可起提示、索引作用。毛主席的一条重要读书经验是,“不动笔墨不读书”,就是这种做注脚的方法。
每天晚上,当你躺在床上准备入睡时,回忆这一天从头到尾所做的事情,尽可能回忆出细节:从你醒来起床的那一刻开始,直到刚才躺到床上为止。尝试把一切视觉化,包括脑海中的每一个细节,按顺序从始至终的每一件事情,就像看自己这一天的翻录视频一样。
在记忆杂乱无章的一大堆东西时,使用分类整理发,可事半功倍。具体做法是先分清要记对象的性质,然后进行归纳分类,一组一组地去记。这样虽然多花了一些整理的时间,但缩短了记忆时间,是得大于失的好“买卖”。分类时,切忌不要把组分得太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