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把红薯当主粮,红薯和土豆在收成上都属于比较高产稳定的作物,而且二者都可以做出淀粉弄出优质的粉丝(不良商贩会用云南产的‘木竹粉’(方言)掺在红薯粉里做粉丝,因为便宜,但粉丝口感不佳),在这方面其实两者本质相同,之所以我们那里大面积种植红薯而非土豆的原因我想应该是在种植方式上做出来的权衡,土豆种植是需要有一颗完整的土豆秧的,(前期是要把土豆剁成n个小块长出来秧苗),而红薯的秧苗可以长很长很长,只需要把他们剪成十来厘米长的就可以独立成活,生命力非常顽强,基本上你给扔在地上几个月后就会长出红薯,像我家那里普遍家里都种了二十亩左右的红薯,剪秧是个很重要的环节。现在人生活水平高了,会想着吃绿色食品粗粮之类的,只不过那些东西偶尔吃还行,苟日吃,又日吃,日日吃!让我想起葛优的一个电影……那货把人家山上的鸡算是吃完啦!这也许是一种原因吧!
我们那地盛产红薯。也盛产质优的红薯粉,金黄透亮,韧性十足。现在冬天还一直有做粉条过年的习惯。晒得很干很硬,可以保存很久。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老一辈人靠红薯充饥。最缺粮的时候,把红薯磨成粉后剩下的红薯渣,用来晒干,炒着吃。我曾勉强试吃,干涩,难咽,根本吃不下。在八十年代,煮米饭时还放几个搭配着吃,或者吃过饭后顺便煮一大锅,下午干活的时候用来充饥。然而就算是曾经靠红薯赖以生存的老一辈人,他们告诉我说,现在也不愿再吃。因为那种整天吃红薯的日子,他们再也不想过了。只想尽情地吃白米饭。他们不想怀旧,只觉得米饭是最好吃的,是永远也吃不腻的。
从营养上,红薯有它的优点,但食用过多会导致胃酸分泌过多,“烧心”,甚至引起胃溃疡。而且营养不如小麦和其它杂粮,容易填饱肚子,但不耐饿。红薯煎饼虽然解决了存储和方便实用的问题,但口感不好,硬、粗,难以下咽。那为什么我们那里以前以红薯煎饼为主食呢?因为以前的细粮(小麦、大米)不够,而红薯的产量大,特别适合在丘陵地区种植。水稻需要水,小麦在丘陵地的产量低。对于丘陵多而平地少的地方,为了填饱肚子,只能大量种植和食用红薯而已。
红薯其实在主粮化的道路上已经走在土豆的前面了,不信?菜场超市转一转,各种红薯粉条,夜宵摊火锅店转一转,红薯粉条。你如果说今天你的主食是下红薯粉,没人奇怪吧?难道这都不算主食?从粉条来说,红薯已经可以算成熟的主粮了,因为其已经形成了一整套低成本流程,红薯收获,磨粉,加工成粉丝,干燥,包装。而所谓的红薯土豆的存储问题,只不过是收获季节一次性加工还是存储起来慢慢加工的差别。
先从种植的角度看,它耗费时日,而且管理麻烦。因此在很多地方,红薯只是种植在贫瘠的山坡地上。其次从食用的角度看,小麦、玉米、稻米这三大类主食人们在吃了之后都不会有什么不适的反应,但是红薯不同,很多人吃了红薯之后会难以消化肠胃不舒服。因此,这或许就是它不能被主粮化的原因吧。
没想到离红薯做主粮才三十年就有人要用红薯做主粮,如果你愿意吃又干又硬,黑不拉即的红薯干,吃了容易便秘,营养又不够的红薯面馒头,又称黑馍,在当时是比窝窝头都差劲的食物,没有人会介意。红薯不宜贮存,必须切片晒干,磨成粉,磨成粉的红薯做出来的一切食物都是那么粗糙而没有营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