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生活富足了。以前的时候,生活不好,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吃好吃的,穿新衣服。平时的时候这些都没有的。因为交通不方便,只有过年的时候,亲戚朋友才能回家,大家聚一聚,放鞭炮,然后吃一顿团圆饭。现在生活富足了,过年和平时也没两样。而且交通发达了,飞机,高铁的出现,让距离变得不再遥远。想谁了,说走就走的旅行也很常见了。而且城市里也都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了,这样就没有了以往过年时候的期盼了。
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盼望过年愿望一点点的淡了。小时候我在农村长大,进腊月的时候家家开始忙了起来。三十晚饭吃的早3点就开始了,放鞭炮,盼望一年最好吃的菜都在桌子上,一家人欢欢乐乐情意浓浓的做在一起吃团饭,年味十足。现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超市商品应有尽有,随吃随买。平常吃的和过年一样,不用准备不用忙碌,相当方便。过去过年吃的大米白面现在顿顿吃。
现在不只过年没年味过节也没有味道,大家都把心思放在赚钱上,好不容易过节到处都要花钱打理,本来应该是最普通的生活点缀,现在却变成了一年一度家人团聚的日子亲戚朋友互相攀比吹牛的节日,压力这么大,钱那么难赚回一趟家那么累,虽然生活什么都开始方便了开始变的美好了,却还不如从前慢。
现在过年的确冷清了不少,跟以前比差了好多。原因是计划生育政策导致几代独生子女的出现,亲戚圈越来越小。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夫妻,一般至少会有三个子女,七八个也很常见。过年或哪家办事聚一起,拖家带口,那场面真的是很热闹。随着这代人逐渐老去,七十年代末开始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兄弟姐妹都是表亲,关系自然没有嫡亲好,年节时即使聚一起感觉也没那么亲密。
现在很多农村过年,条件比以前好了,平时的日常餐食都也比以前的年夜饭都丰盛许多。拜年也像做买卖一样,客人带的礼品,心中先估个价,就准备红包,而且有人拜年凳子没坐热,就要赶着去下一家。也是匆匆忙忙,闲聊时间也是越来越少,现在亲朋好友拜年,也就是大人在唠嗑,而年轻人都在玩手机,话题少了,共同语言少了,也就没有气氛了!过年也就越来越没味了。
因为现在的生活水平更高了,过年能吃到的平时就能吃到,也没有小孩子为了穿新衣服,吃肉儿开心。以前娱乐比较少,大家需要在一起才会有乐趣,现在娱乐设施那么多,现在的人也更注重私人空间,不那么爱热闹。以前大家都在农村,现在要么搬去城里,要么外地打工,过年回下老家也待不了多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