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大能想象以后在工作岗位上遇到有我手下的患者去世会是一种什么感觉,大概会让我一时难以接受,但那可能也只能是一时的,毕竟职责在那,除了这一个患者还有无数个患者需要我,只能舍下个人感受,当做一个案列继续学习,毕竟现代医学其实并不是万能的,有些疾病我们根本无能为力也有时对病情措手不及,我们只能一步步前进,一点点探索,看到有病人离世心里绝对是不好受的,但当了医生要学会适时的麻木一点,不然心里真的会受不来,有时无情也是无奈
我认为学医应具备:家里有矿,英语要牛,会写SCI,耐得住寂寞,退休之前你都在学习,情商智商高,能说会道。这些条件。学医的话,首先,起码30岁之前(本硕博连读7年+3年基地培训+3年专科培训)你没有什么收入,所以你也就没有女朋友(有了您也没时间维系,您女朋友是学医的例外,你也不会有时间,包括工作之后,在成为副主任之前你都不会有太多的时间。有可能你一辈子都是主治医生。对病人态度要好。还有自己身体要好
刚上大一的时候,一位学长在一次饭局上给我说过,如果太过感性,最好赶紧转专业,趁早放弃还来得及,医者父母心,既要感性,又不能失了理性。要不断保持热忱,不忘初心,又得时刻明白,我该做什么,我该保持怎样的心态。
多看看故事吧 有代入感 尤其是男生看的小说 然后再把自己迅速抽出来 多试试就可以了 你要和别人好好合作 肯定需要代入感 然后迅速抽出来 给你自己一个放松的机会
并不是所有的医学者时刻都要理性占据制高点,这样听起来似乎有点可怕,医者仁心,感性真是医者必备,只有能够感知病人的痛苦,才会有要替他们解决痛苦的决心,过分感性,适当克制即可。
很难走到最后,比如说一次急诊,需要做手术,要家属签字,如果感性,也是想着为病人救命,先给你治了再说,可是结果却是,万一没治好,吊销职业医师证,以后不能当医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