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农村出来三十六年了,父母双亲86岁仍生活在农村,虽然每月父有165元/月、母105元/月农村养老,生活永远不够的,但他们生活的很好,种点蔬菜水果,养点鸡鸭…我们兄弟仨在外工作,轮流回家看看给点生活费,自愿不打拼,条件好的多给点,特别老人身体不适,会及时回家把他接到城里来治疗,父母最关心的是儿女在外平安顺利,只要手头上不拮据,就活得有滋有味也有尊严了,这就是我们常讲的:孝顺!以上是我的亲身经历,现在仍然如此坚守,你可以参考,其实父母关键还是希望子女在外平安,平常多回家看看,至于钱多钱少并不重要,只要别委屈了父母,让他们衣食无忧就够了。好歹农村老人闲不住,自已动动也能补补家用,对身体也有帮助,儿女尽到孝道他们也满足了!
从我们出生开始,父母就在为我们操劳,非常辛苦,一直到我们结婚生娃,父母仍为我们操劳,感觉他们前半生为我们操劳,后半生为了我们的孩子他们的孙子操劳。作为子女,作为一名孝顺的子女,应该根据自己的条件适当让父母轻松下,可以让他们出去旅游看看外面的世界,不要把自己的孩子完全丢给他们让他们照顾,他们帮我们照顾我们要感恩,当然他们也有权利不照顾。不要强迫父母做他们不喜欢的事情,我们作为子女有时间多陪陪他们,他们操劳了大半辈子,应该让他们享清福。
人老了,最难的是去世之前的一段时间。有很多失能老人,瘫痪在床,需要人照顾。吃饭需要喂,拉屎撒尿自己不知道,会抓的哪里都是,还有的,又喊又骂,晚上不睡,长期照顾真的很熬人,甚至崩溃。没有忍耐力,没有爱心真的很难坚持下去。这个时候需要子女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尽可能的让老人少遭罪,安详的走过最后一程。这就是我们子女对父母养育之恩,最好的报答了。
其实人到一定的年龄之后名利的观念就淡泊了,对于物质的需求也不高了,只在乎身体健康,子女平安,家庭和睦。所以所谓尊严问题是子女客观感受,没必要太过注重而形成压力,顺其自然就好。家贫亲老,老人心也难安的。多和老人交流,不让他们有被忽视感冷落感无用感,为之大孝。有关爱才最有尊严。
儿女要孝顺。老人为儿女操劳一生,为儿女生活打下了基础。做儿女的,要理所当然地关怀老人,孝敬老人。要经常回家看望老人,关心他们的身体状况,关心他们的生活起居。为老人创造一个家庭和谐、生活顺心的环境,让老人不操心,不生气,心情舒畅地安度晚年。
我父母是农村的,可以说是白手起家供我上学,因为家里穷没有钱,亲戚们没有一个人瞧得起我家,也没有人愿意帮我们一把,现在我毕业了工作了,我觉得只有好好工作,以后买一栋房把父母都接出去一起生活,这样父母才有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