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妹妹在电话里问我:“哥,你今年回家过年吗?”我毫不犹豫地说:“回!”可妹妹说:“我单位放假晚,而且刚提升经理,估计回不去了,得在单位一直呆着。我还是多给家寄点钱吧。”我当时就急了,因为钱固然重要,可比钱更重要的是父母牵挂我们的心。可有的时候也两难,我知道妹妹心里也不舒服,我们在外面拼,就为了经济富裕些,让父母能过上优越的日子,他们太辛苦了。
我和家乡的几个伙伴一起出来打工,所在的城市离家1700多公里,“常回家看看”对我们来说是一种奢望,不要说一月一次,就是一年一次也不能保证,每次跟家里通话,父母都会说,“孩子,家里都好,不用挂念,你照顾好自己,好好工作。” 虽然他们嘴上不说,但我心里明白,谁不希望经常看看自己的孩子呢。
出国三年了,还真没有多少想家的感觉,也就是有时候想念在国内的轻松还有半夜自己出去街上瞎逛的感觉(真的是在我这里要是晚上不开车步行的话,裤子都把你的给脱了)家人的联系也少,而且还都是家人找我,有时候发视屏过来就接聊几句应付应付。
每到周末,忙碌了一周的我回家倒头就睡,往往是一觉睡到饿醒,这时候我是多么想吃一口妈妈做的蒸饺,爸爸炒的木须肉啊,给他们打电话,却又不敢说出口,害怕他们担心。如果可能,我真想每周都回家,但是路途遥远,经济上也承受不了。
我四年没回家了。从来不离家的人,不会知道回家的感觉。每天奔波于家庭与工作单位之间的人,根本体会不到回家是怎么回事。偶然有事不能按时回家,给家人打个电话,也只是通报信息。
我已经两年多没有回家了。我家没电话,每次跟他们联系总要先把电话打到我一个同学家,让同学去喊我爸妈,然后我隔十分钟再打,他们就守在电话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