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岁的时候,我离家到外地复读。一天父亲来给我送生活费。他交给我后说了一句“不要记挂家里,我去赶最后一班船”。然后他就向校门口走去。钱是用一张废纸包着的,五角,一块,二块,五块的一大沓。我知道是父母省吃俭用攒下的。心里一酸,向校门口追去。父亲已经走远了,因为走的有点急,背上一大块衣服被汗水浸湿,贴着瘦削的脊背显得有点佝偻,搭在肩上的长汗巾,在河风的吹拂下,一甩一甩的。父亲的背影消失在我的泪眼里。却又以最大画面定格在了我的脑海中,30多年过去了,仍栩栩如生,永不褪色。父亲的背影教会了我做人要善良,要懂得感恩。
我的父亲在他们那个年代算是个有文化人了,卫校毕业,在村里当了个赤脚医生。那时候的条件很差,不像现在病人去卫生所就诊,都是医生上门服务的。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白天晚上,只要有需要,父亲都是背着药箱及时上门,有求必应,恐怕耽误了乡亲的病情。父亲这样的做法,我们几个子女是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的,从小时候到现在,我们几个基本上没有与人闹过矛盾,朋友亲戚有事了,只要言语一声就义不容辞的去帮忙。这也使得我们交了一些真心朋友,一个好汉三个帮,大家在一起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不记得具体是从哪一天开始,父亲信佛并义务为佛堂寺庙里收钱管账。我们院子里有一个寺庙和一个建在一起的佛堂。香火很不错,初一十五的会收到很多善男信女的香油钱。有些不能亲自来的就托人带来许愿的钱来,我父亲就要代为上香。有一次我回家,跟妈妈做好饭以后,就去寺庙里叫父亲吃饭。正好碰到父亲替人上香。上完香后要跪拜,那可不是敷衍了事,而是五体投地非常的虔诚,寒冬腊月地面冰凉。匍匐在地的父亲让我心痛,感觉他在替人受过,受罚。
父亲的行为教育了我,不管对谁都要有恭敬心。
我家是农村的,父亲是一名乡村教师,从小对我就非常严厉,在他们的眼中“棍棒底下出才子”所以在平时生活中对我要求非常严格,从小就培养自强、独立的生活习惯。记得六七岁时,公路不通,走三十多公里的路程走读,每到冬季,想想都害怕,甚至和去年在云南昭通出现网红“冰雪里的男孩”有得一比。本来是可以享受和父亲在同一所学校陪读的,但是在他的要求下,让我自力更生,艰苦求学,就是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长大的。在他的培养和教导下,才有我养成“有红旗就抗,有第一就争”的性格。
大约从我七八岁的时候父母开始吵架,吵得既频繁又激烈,几乎是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还动手,有时候他们为了避开我吵架,要么把我赶到离家十几米的小屋里自己睡,我经常被老鼠吓的睡不着。要么他们出去把我和妹妹丢在家里,妹妹哭的时候我就吓唬她说再哭狼就来了,我自己也害怕的不行。这种日子持续了差不多15年,后来上大学的时候还经常做噩梦,曾经我恨不得父母离婚也比天天吵架强,我现在对除了我女儿之外的人都比较冷漠,感觉自己没有爱,我知道这样不好,可是我改不过来。
爸爸知道社会很现实,所以有四个孩子的他,在教育我们时,就是要勤劳工作,不可以吊儿郎当,不能够轻易的哭,以前跟姐姐打架哭了,不管谁的错,谁哭了,就打谁,越打越哭,就打得更厉害。在我们面前,他永远是很严肃,好讨厌他老是给眼神我们。他也永远不知道我是水瓶座,我很容易哭,可是我真的很坚强的想控制住眼泪不要留下来,可是眼泪不听话呀。所以在我以后的日子里,我做到的都是在他们面前表现得很乖乖,知道做什么事情会被骂,我都不会去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