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的时候看到过这样一段话:大学四你年,我没有想过要去做学霸,拿多少奖学金,讨班导开心,做学生干部,成为风云人物,我只想在这个独一无二的四年里,学想学的东西,翘想翘的课,做喜欢做的事,修身、学习、成为想成为的人,离开时希望的不是别人说我很牛,而是我和别人不一样,逝去的青春,我只希望心安理得快乐自得。这段话给我的感触真的满深的,反正就时不时翻出我的语录本本看看,看完就觉得又能量满满了。之后就去学了想学的尤克里里啦茶道啦油画啦有空去做做志愿者啦,有时候做自己真的还蛮任性的,但是一想到什么现在不做以后更不会做就可以了。人生嘛勇气也非常重要。做真正的自己对我来说就是做自己想做的事~
我一直抗拒承认自己是不善交际的人,硬着头皮作戏,强逼自己与别人亲近,交流,我尽力让自己在别人眼中是一个幽默阳光大方的人,就像那些我曾经很羡慕的,希望变成的那些人的样子。现在我不这样做了。我接受自己是一个不善交际的人。我不再迎合,不再故作热情,多余的话不说,没意义的行为就不做。不喜欢的人,随它去,不揣摩不喜欢的人心理。只和喜欢的人交朋友。我坦诚接受自己真正的性格。不做作反而成就了自己的个性!
以前看到过的一句话,还觉得挺好的:做真实的自己,未必是最好的自己题主主要的问题应该是自己和他人在看法上的矛盾,基于这一点,我觉得:我自己的想法未必就值得坚持;旁人的话语未必就全无道理。我希望找到自己的潜力和极限,所以他人对我的意见和建议自然都是非常宝贵的:既不需盲从,但也不应无视。我需要的是主动的从他人的建议中找到自己下一步前进的方向。比起做当前真实的自己,我更愿意在将来成为更好的自己。
很多年轻人觉得做真正的自己就是我想怎么样,我就怎样做,在思想和行为上放弃社会活动准则。人是社会的人,生活在社会中就注定不能随性而为。做真正的自己是要坚持自己的残念(理想),坚持自己的真善美,不被世俗观念打败。但是,在行为上要同社会接轨。其实今年的高考题目很能说明这个问题:必须穿过沙漠是不自由,采用何种方式穿过沙漠是你的自由。社会就是这个沙漠,如何安全穿过沙漠就是看你怎么做真正的自己。
我始终觉得做回自我是一个伪命题。人从生下来所喝的每一口奶水,多吃的每一口饭,接触过的形形色色不同的人都会对其造成影响。世界无时无刻不在变化,人也每时每刻在成长,正是生命中出现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成就了现在的我。我是谁没有定论,我也只是恰好成为了我,如果一切都是luck,那么所有的未来不可控都成了虚无,只有那些认识的人那些熟悉的情感,真真正正的出现在生命里,才造就了今天的我。
先选择一个你最崇拜的人,并写出你崇拜的原因及他身上的优点;然后再选出你最厌恶的人,并写出使你厌恶的地方。只要经过一段实践,你所崇拜的对象的优点就会渐渐地成为你自己的,假以时日,就会成为真正的自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