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才的学历与现在的学位其实没有可比性,中国自隋朝开科举以来,在一个朝代的前期因社会动乱,基础薄弱,能读书的人自然少,这样秀才就少,物以稀为贵,秀才基本享受国家的优待就多,地位自然就高,到朝代的末期,社会稳定多年,资源慢慢集中到少许地主和官宦人家,当然普通人也有,秀才就相对多了,地位也就没那么高了,现在人的学历与秀才相比,只能同特定时期特定地域相比,就相当于现在的本科学历还比不上上个世纪80年代的中专学历,那是因为上个时期80年代中专学历就不得了了,而并不是说那时的中专生的学问比现在本科生学历高或学问高,而是当时代读书人的接收度要高,同理,要比的话个人觉得清代光绪年间的秀才和当代的普通本科和专科差不多,退可以从教,进可以考举人,考上举人也就相当于公务员了,然后入仕,这就好比现在大学学历可以考公务员了,只是当时没有比秀才更高的学位,而当代还有硕士,博士二级研究生学位罢了。
各个时代国家的教育政策不一样,因此,公民受到的教育差距很大,在古代,能受到教育的人仅是那些贵人富人家庭的孩子,而现代我国从“普六”发展到“普九”,从“普九”发展到“普十二”,也许很快就进入到“普大”了,因此,过去的秀才怎能“换算”出今天的学生学历呢?如果真的必须要讲出一个大概等级来的话,也可以这样分析,过去几筛几选后,才可以获秀才之称,获得此称凭据后才能可以参加科举考试。因为秀才无功名利禄,只有科考资格,那么,由此我们就可以想到这个秀才学历相当于前世纪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的高中生,也可能略略的次于现在的大学毕业生(因为现在的大学毕业生也要通过考试才能获得工作享受待遇)。
古代尤其是明代科举制度非常完善,先要考童子试,过后既有资格考秀才,考上秀才才能考举人,中举之后就算是国家的候补官员了,进京赶考的都是举人老爷,不要被影视剧所误导,举人老爷都是富人不会是穷人,即使家里没钱的穷秀才考中举人后也会有人投献,进京赶考考中的那就是进士了,外放官员的话最起码一个县官跑不掉.进士以后还会有一次殿试第一名就是状元了!那么童生、秀才、举人、进士应该分别对应现在的小学、中学、高中、大学!殿试里出来的算是最高级的知识分子吧就算是博士了!但古代和现在的教学侧重不同拼文科现在的博士生拍马也追不上古代酸秀才😄
这东西看朝代的,唐朝的秀才是最顶级的,天下都没几个啊。明清的秀才你说相当于什么呢,反正中了秀才衣食无忧有地位。不是盲目的蒙头往上考,一般都是小康以上的日子。古代老童生就可以开蒙学了,秀才通过三级考试出来的,考中后相当于现在小干部退休后的状态。举人那不得了,躺着都能富甲一方,在县里是大人物,不是埋头往上考,绝对是个士绅,常人见了得叫举人老爷,县官随时能见到,如果在县里,相当于挂着政协的名号。
本科,师范一类的,我们都看过电视上,在古代男子才能读书,考取功名,童生,秀才,举人 ,进士(前三甲)状元榜眼探花。秀才可以回去教书了或者当村长之类。那就是相当于本科喽😊。只有中举人才可以做官。古代中了举人,还要拜个老师,学习所谓的为官之道,他们诗歌词赋自不会差。说实在的还要在老师哪里学习,达到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集一身的本领,才能坐镇一县一衙,执掌一州一府。
秀才相当于现在的985大学毕业生,举人相当于985大学的博士生,有直接做官的资格了,在清代县官以下的官都是这批人,但县长以上的官基本这辈子没戏了。进士相当于现在985大学带课题的老师了,在清代可以做县长了,升职空间很大,朝里的大学士都是这些进士出身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