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的夏天,我奶奶突发急病,左侧肋骨下疼痛,查了几个医院不敢给治。奶奶疼的流眼泪,浑身冒冷汗,嘴里不停啊啊的叫,疼到呕吐。还好我爸当时在爷爷家,开车去了个大城市。因为老年病无法确诊,医院根本不让住院。还是我和我爸找朋友才在急诊科安排了个床位。然后我爷爷努力的去和医生沟通,商量这有可能是什么病。医生在第二天,还弄了几个医生开了个会,觉得是病A。病A需要动一个不小的手术,考虑到我奶奶身体不适很好,正在让我爷爷或我爸爸做决定。我爷爷坐在病床边上想了想,告诉我“孙女,你给我查一查这病。”我查了,把上面的字年给他听,各种术语。他想了想,又让我查了几个术语。然后他说“不对啊,这病描述和你奶奶不一样啊。”然后他又去找医生谈,我还想拦着他,觉得医生术业有专攻,我爷爷一个学金融的不要去填麻烦了。结果我爸告诉我“爷爷大学是学医哒,你别捣乱。”后来我爷爷又让我查了几个病,最终他自己确定了一个,医生觉得他说得非常对,按他说得病开了药,做了个小手术,我奶奶就神奇的好了。我只想说神奇。真的,我就在想我爷爷当年要是没学医,我奶奶现在还有命没有。
我曾经是个学霸,我老公是个学渣,但工作能力很强,收入是我的三四倍。他以前也时不时调侃我,你看你读了个北大又有什么用,还没我这个高考一团糟,家里给钱送到国外混文凭的学渣挣的多。他领导的项目越来越复杂,牵涉到专业知识越来越多,他经常越研究越懵,为了在下属面前不露怯,不得不把材料给我看,我深入浅出给他讲一遍。我俩去年买了套公司房,交易过程相当于收购一家空壳公司,然后用空壳公司来持有房产。我让他自己去跑律师和会计师行,但他坚持一定要带上我,生怕看漏了哪些重要条款。读书最重要的作用,是培养一个人的学习能力。读书多,读书好的人,吸收和归纳总结信息的能力更强,掌握新知识更快。一个人可以不懂文艺,不懂科技,但生活工作中总离不开学习新事物,尤其在这个信息日新月异的年代。我老公如今再也不说读书没用了,反而很庆幸娶了个学霸老婆。为了在职场更上一层楼,他自己也报读了更多专业课程,把以前落下的知识补回来。
我暑假找了一家火锅店打工,店长是二十四五岁左右女孩子,我得知她十九岁左右结过婚有了小孩然后现在又离婚了。当时我真的很吃惊。后来跟她闲聊,她问我考了哪里的大学,我就告诉她学校专业之类的吧啦吧啦。她跟我说,这个店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如果在这里干几年说不定能当上领班或者店长,一个月就可以跟她一样有七八千的工资,而她只有小学毕业,有些像我一样的大学生毕业了也未必有这样的待遇。然后话语间透露出让我不要去上大学了,大学没有用,就留在这里干就好了。听完后我整个人都是很懵的状态,我无法理解她的逻辑,虽然我的大学不是985或者211,但是我喜欢我的专业我也知道干服务员不是长久的职业,而她却把小学毕业当成一种炫耀的资本。读书跟不读书的区别可能在于,不读书的人会嘲笑读书没有用,而读书的人不会嘲笑没读过书的人。那天之后,我才发现这句话真的十分有道理。
读书有助于提高情绪粒度。情绪粒度,指的是我们区分及表达具体情绪的能力。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要同时考虑人物所在的场景、动作、环境、甚至气氛,从而推测出人物的心理状态。这种围绕情绪的多维度思考与体会正是提高粒度的一种练习。高情绪粒度可以促进更高效的情绪管理。情绪管理的第一步就是正确认识当前情绪。情绪粒度较高的人在面对负面情绪时,能更快、更准确地识别并具体分辨。相反,情绪粒度较低的人,由于不清楚自己经历的情绪究竟是什么,在面对情绪时,他们更容易感到自己“被情绪围困”。
认识世界的工具其实有很多,但是穷人能用得起的不多。书本也只是认识这个世界的一个工具而已,但是你记着,它有可能是你唯一用得起的。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大人好像什么都懂的样子,那都是骗人的。进了好大学也好,进了大公司也好,如果有活到老学到老的想法,就有无限的可能。失去好奇心的那一瞬间,人就死了。读书,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成为出色的大人。
让你深陷生活沼泽,疲于应付时,还记得远方有星辰大海。让你细腻深刻的理解每个人的困境。 让你用长远、开阔的目光看待问题,做出正确人生决策,而不是偏执短视看待问题。让你善意去看待世上新事物,而不是如村妇一样,指指点点,奚落嘲讽。让你学会独处。因为阅读,心灵是充盈自由的,可以挣脱肉身禁锢,与逝去的人、与当代那些智慧的灵魂对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