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这句话就是错的!
说这句话的人经历过这些事么?
知道照顾一个不能自理的人的辛酸么?
没经历过,根本没资格去评论别人孝不孝顺!
我相信经历过的人都明白,每天替他擦屎,端尿盆,喂吃饭等一系列的事,这样的事情做长了后谁都会暴躁
过年过节,看着别人出去玩,自己只能在家值班!
那些一口一个不孝的人,你们懂个屁!
别跟我说照顾刚出生的小孩也一样,孩子是慢慢会变好的,过了一两年就能自理,而重病瘫痪的老人,是一年比一年差,你看孩子看到的是希望,而瘫痪的老人,是绝望!
所以,没有经历过,不懂的,不要随便评价别人!
在我看来,所有坚持着,没放弃的,都是孝子!
我奶奶去世8年多了吧!那年奶奶82岁!我奶奶一开始是眼睛看不见!后来一条腿坏了!我几个叔叔伯伯还有我爸要给奶奶看病!结果回来没多久奶奶就不在了!我觉得当初还不如不看!太遭罪了还动手术!年纪大了恢复不过来!我奶奶一生有6个儿子一个女儿!12个孙子6个孙女!我们都很孝顺的!6叔家最有钱直接请护工照顾奶奶!其他的叔叔还有我爸每天都做各种好吃的给奶奶!我大堂哥那时候工作了过年过节都寄好东西给奶奶!大堂姐夏季天天给奶奶洗澡!我那时候还小还没等我长大奶奶就不在了!
这个不一定的,不同人会对这个有不同的理解和诠释方式。病久了,也确可能有不如旁人期望那么久的情况出现,但这中间一般有内在原因或难处,可能当事人没有说出来,也有病久,家人也一直照顾的例子,他人暂时没有继续不能成为自己也如此选择的绝对理由,因为他人的内在理由不一定是自己的理由,还有就是有些貌似很难做到的义事,总有人处在实践它们的路上,同时不断收获成果的。
“久病床前无孝子”,其实也反映了人们对病情看法的变化过程。发病初期,人们倾向于把病情看得过重,导致病人和家属本人,容易大惊小怪、草木皆兵。时间长了,病人和家属对于疾病逐渐有了正确的认识,心情也逐渐松弛下来,病人和家属就能更有效、更现实地接受照料和尽孝了。表面上看,是孝心下降了,实际上,是孝心更有针对性、更有效了。
在农村,只要儿子结婚后,都要单独立户,父母也会分一定家产,比如农具、家具或粮食等。虽然,有亲情在维系,但严格来讲相当于两个不相干的家庭,不管是经济上还是人情等各方面,都分的清清楚楚。本来父母生病,儿女侍候在榻前是分内之事,但是当儿子分家或女儿出嫁后也有自己的妻子儿女,过自己的日子,经济完全独立。
久病床前无孝子”还有更深的一层含义,就是一个长期接受别人照料的人,自己也比较焦虑。因为他一方面会为久病不愈而焦急,也会为牵累亲人而内疚,所以,病人的潜意识中,对于亲人的照料和孝心,也有强烈的排斥欲,想与亲人拉开点距离,减少自己的内疚、减少自己的依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