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后上班的第一天,朋友圈的同事一方面在怀念假期如此之快,只能一遍又一遍感慨:感慨这个节日,就这样,隆重而来,悄然而去。各种情绪也油然而生:另一方面在心理上具有“惯性”还沉浸在放假之中。特别是当教师的朋友小 A直接发了朋友圈“我等暑假。第一天在焦虑,拖延中度过,还未进入工作状态。从心理学上讲:处于延缓期。“让我再休息一会:半天,两个小时,三分钟,我再忙工作。于是上班的第一天在拖延,自责,焦虑中度过。直到事情不得不做,才熬夜失眠赶紧做。
今年吧,每年除夕大同,初一不出门我开店,初二去给父母拜年,初三除了我在家,姊妹几家人一起自驾去广东探亲,昨晚才回来,因为大家要上班;而我在家本想关小店大睡轻松,村子里有人家办喜事,连帮了三天忙,昨天稍闲些时候,又准备吃的等家人平安归来;今早都不想起床,没法要工作,虽说事不多,但也得捋捋作好以后的工作安排,为新的开始,准备一个好的开端。
奢侈的过年假期终于在不舍中离我们而去,经过假日里疯狂的购物、聚会、吃喝后,不少人在回到正常工作生活时就会出现浑身乏力、嗜睡、失眠、精力不集中、厌食、恐惧、孤独、烦躁的情况,这些统称“节后综合征”。
每年春节后上班第一天,我总感觉有节后终合症;想着过年七天假,可以轻松几天,好好大睡48小时,让工作所有的烦恼,紧张的节奏统统让道,弥补一下疲惫的身心,什么也不管,什么也不做,不用上班太好了。
可是梦只能做几分钟,还得清醒,理出除夕到初六都有什么安排,计划没有变化快,家里人要远行,安排好走访亲友,得边上班边访了。
春节就这样过去了,感觉好像还没找到感觉呢!已经开始上班了,上班第一天我再找找我的工作节奏,请领导放心,绝对不影响正常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