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自己想学,多变态都有,举个例子高四复读那年,一周最多见到一两次太阳,早上五点半出门的时候,天还是黑的,晚上十一点半回宿舍的时候,天也是黑的,一整天除了上洗手间都在教室里,然后中晚饭宿舍的人轮流去打,也就是打饭那天会照到太阳,中午吃完饭站着背书半个小时顺便消化,买了个折叠床放在教室里,背完书睡半个小时,然后一直学到晚上十一点半回宿舍,要不是要洗澡,直接就在教室睡了,教室也有空调,挺舒服,有挺多人晚上学习忘了时间,过了那个点,宿舍关门了,把书往地上一垫,就直接睡了。洗完澡喝瓶喝牛奶,然后上床调个五点的闹钟,就继续在床上小桌子学习,不是多少点睡觉,而是学着学着就睡着了。然后早上五点又爬起来洗漱,去教室。一天靠八包咖啡撑着,撑了一年。
话说学习方法,很多人说数学几何难,其实几何不难,只是你在平面图上看立体图形是真的很难看懂,然后我就想了一个方法,几何脑补法(〜 ̄▽ ̄)〜。先观察平面图形,然后在脑中脑补出那个几何图形的形状,然后你就可以在脑中不断的将这个几何图形旋转,全方位的观察,然后就可以找到在哪里做辅助线是最好的啦,挺实用的。
晚上睡前在床头放一杯冻成冰的水,一块毛巾,早上起来用半融化的冰水混合物到到毛巾上!然后胡脸上!晚上两点睡,第二天六点起!有时候累到中午吃饭时间不吃饭拿来补觉!暑假集训就是这样!早上八点到晚上七点半!颜料,铅笔都用的特别快!晚上八点到两点看文化,早上六点到七点半还是文化,八点到画室,中午有半个小时吃饭时间,累的不行就在椅子上补会觉。画画的时候用MP3放单词,课文。出去写生回来和逃难一样!要是完成不了定的任务自己罚自己一边背单词一边蹲起,什么时候会了什么时候停!就连去画室的路上都要看看数学公式!这是我画室师姐高考前的状态!
模仿了“三疑三探”的教学模式(指课堂教学过程的三个主要环节,即设疑自探、解疑合探、质疑再探,其实说白了就是自己学习、自己找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老师只是在旁边“观摩”),我们是第一届这样的学生,而且是从高二下学期开始的,完完全全是“半坡起步”,我们都一脸蒙圈,老师们也处于摸索阶段,感觉就是每节课都处于浑浑噩噩的状态,学不了什么,时间也浪费了。
就语文一科来说背书没背好的,高中所有古诗词和文言文每一篇文章抄十遍,数学就是不停的做卷子,做到天昏地暗,文综就直接拿书来抄,什么时候记得了知识点比如哲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历史人物的评价,重大中外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原因结果影响,地理就是记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还有各种气候的形成原因,分布地方和影响,英语感觉还好不是很累。
高中,上学路上,一边走,一边背英语书。一点也没觉得不好意思一点也不在意别人眼光。老师只要求背单词,而我还要求自己背全文,真的,背全文。高三的课文其实已经很长了,但我一段一段的背,只需要告诉我某一段开头的几个单词,我就能背下这一段。后来书本满足不了我了,开始背词典,A开头的背完了,背B开头的,无聊了就去读英语小说。
给自己定一些时间限制。连续长时间的学习很容易使自己产生厌烦情绪,这时可以把功课分成若干个部分,把每一部分限定时间,例如一小时内完成这份练习、八点以前做完那份测试等等,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效率,还不会产生疲劳感。如果可能的话,逐步缩短所用的时间,不久你就会发现,以前一小时都完不成的作业,现在四十分钟就完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