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活的社会经常会看到这种的,什么被偷了要二十块钱吃饭,或者需要车费什么的,面对这种情况我从来都是敬而远之的,因为我压根不相信在这个社会这些人连十块二十块钱都没有,就算没有,亲戚朋友也不能帮助你?就算你没法联系亲戚朋友家人,那你总有他们的联系方式吧,那你为什么不是问路人借手机呢?难道借手机不比你开口要钱容易点吗?所以我从来不会对这样的人用我的善良,看过太多类似方面的新闻,也见过许多因为我们的善良被骗的事情,我建议在我们想为社会做一些事情,或者不忍心看着一些悲伤的事情,我们可以通过正规渠道去捐款捐物,比如水滴筹,这个里面一般都是真人真事,我就经历过很多次,同事的朋友,朋友的亲戚,当然渠道不止水滴众筹,这个只是本人接触较多的,所以我们应该善良,用我们的善良回报社会,但是应该有正规的渠道,也该有一个清晰的判断,不能给一些利用我们善良的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其实善良是我们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品质,如果非要说用在什么人身上我觉得并不恰当,只能说尽可能的用在值得帮助的人身上,但很多时候我们真的没办法去主管的分析这个人是不是真的值得帮助。所以说,以我个人为例,遇到能帮的我依然会帮。下面说几两件我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以验证我的观点。
看到描述的这件事,使我想起了我以前经历过的一件类似的事情。那还是在我上学的时候。当时我在一家大医院实习。一天去上班时,在医院外面碰到一个衣冠楚楚的男人,走过来和我打招呼,脸上似乎还带着难为情。说想找我借点钱,他是外地人,并且是一个公司的老板,出差来到宜昌,钱包丢了,身无分文。接着又过来一个男的说是他秘书,让我借钱给他们去给家里打个电话,并让我把名字和地址写给他,他们回去后会还钱给我,并且说会报答我的。到家后就把钱寄过来。我以为他们是真的落难了,就把身上仅有的二十元钱给了他们(二十几年前一个学生的生活费)并依他们的要求留下了地址和姓名。后来,就没有后来了。
首先说说"善良"的含意:“善"重要是体显在意识形态上,就意味着大度,能容纳所有,心态平衡。"良"就是好。"善良"归纳在一起的意思就是:"心里能容纳所有就好,"武打片《少林寺》中有一段"血洗少林"的片段。面临血光之灾,老僧还"阿弥佗佛",任人乱杀,不出手自保,认为还手就是违背“善道",我看这样的"善"未免太天真了吧?"善"要有度。在本问题的开头描述中,地铁口要钱的情况,生活中确确实实也有类似,真实身钱被盗的人要钱,只是现实中骗子也多,你无发辨认。并且他要了你的电话,你只能半信半疑相信一次,等待时间的检验。必定人在困难时,出手帮,也是一种善意,尽可能把“善良"用到那些确确实实需要帮助的弱势,伤、残、病、老、孤,无劳动能力,自身难保的人群上。给他们一些光和热,行善本来就是不求回报的。让他们都能感受到人间真情,感受到社会的文明和温暖,对一个的善良才是有价值意义的。
“种善因得善果”这是我们祖先遗留下来的优良传统与美德,但通过时代的变化,社会的发展,按理应该会将此予以更深层次的发扬下去,但现实很残酷,由于人心的叵测,加之现实生活中,处处被击的粉碎,这样的传统与美德逐渐不被广大的人们所不认同,导致绝部分人更是不愿意参与其中,因为有太多的实例让他们寒心、失望。
善良本是好人品,但有时候,善良人做的善良事,往往会不被人理解,有时,反而被不懂得感恩的人所利用。因为你很善良,对别人有求必应,对别人的错误总是选择原谅,对别人的伤害总是独自承受,因为你很善良,于是,有些人习惯了你的给予,就忘记了感恩,有些人习惯了你的宽容,就忘记了收敛。一个人,尽自己所能帮助别人,本来没错,但如果帮了一个不懂得感恩的人,反而让别人为自己贴上太过善良的标签,而不把你当回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