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母亲的角度来说。我18岁前她几乎从不打麻将,除了工作以外,主要时间照顾我和教育我,业余跳舞和读书。无疑是一个负责任的母亲。青春期我逆反那会儿和妈妈吵架,说她只做对了两件事情,一件是教我读书,一件是送我学艺,其他都不对。本来吵架氛围超级紧张,妈妈突然笑了说:“谢谢你的肯定啊,我只做对这两件事就够你受用了。”确实,这两件事给我带来了太多的幸运。从妻子的角度来说。妈妈非常能干,家里窗明几净,抽屉拉开井井有条,一手湖北菜做的非常到位,还爱创新会学习新菜式。总之就是那种让人想回家的女人。从媳妇和女儿的角度来说。即便妈妈和奶奶关系并不好,但是给外婆的各类东西的奶奶都有。上次回家妈妈又和我讲了一个离婚的故事,最后她说:为妻不贤,为母不慈,为媳不孝,在这段婚姻中,算是输了。
从小到大,一直鼓励我让我接受新鲜事物。4年级的时候让我第一次接触到了电脑。然后鼓励我学习打字,编辑视频,改音乐,做flash,刻录光盘等等。印象特别深的一次,是小学毕业暑假,老爹他们办公室人手不够,缺做PPT的人,就把13岁的我拉过去,我承担了大约50页PPT的制作工作,主要包括图片的整理,排版,动画设计,母版改动等工作。大约初一时候,我已经熟练掌握了:word排版;PPT的制作;excel的简单函数;FLASH的元件及简单控制;Dreamweaver网页j简单网站制作,刻录各种光盘;修打印机;从零件状态安装并做操作系统;还在小学4年级的时候,学会了开车。父亲的教育,让我受益颇多,总是能够抢先同龄人接触到他们接触不到的东西。所以,这也让我保持了对新鲜事物的积极接纳。
妈妈有句话说的特别感人,大概意思是:“父母努力奋斗了很多年,希望你有一天选择对象时可以不要顾虑太多,什么样的人都敢要,也要得起。”妈妈对挑选对象的要求很简单,大条件上各自相当即可。父母从不在细枝末节上纠结太多,父母最看重的是你爱不爱这个人,有多爱,对方真的爱你吗?不是他们不现实。而是:他们太清楚,婚后琐碎的生活一地鸡毛,如果没有真正的爱情,激情褪去真的是一天也过不下去。所以每次看到有人说父母要求找本地人,父母要求找不戴眼镜的,父母要求找公务员,父母要求找正式工,父母要求婚后住在一起,等等。我从未听过这些要求。真正一起生活,这些东西并不是婚姻幸福度的决定性因素。
上大学以前,老爸说,无论课程多少,无论实验多重,一定不能放弃锻炼身体。我仍保持每天有氧慢跑和负重哑铃,足够的精力支撑每天不足7小时睡眠和繁杂的医院工作热情幽默。上大学以前,老妈说,爱情是两个独立优秀的人格,彼此吸引走到一起。不要总希望对方来照顾你,而是要自己变的强大足以照顾自己。真正平等美好的感情,可以1加1大于2。每每想起我都觉自己的幸运,他们是长辈,教给我宝贵的人生经验,又像朋友,同我一起分享得到的收获。不会像其他父母,给孩子压力,他们本身的优秀足以让我楷模;带给我很多开阔的视野,又愿意聆听我经历的乐趣。我想这应该是一个家族,除了血脉以外,更值得传承的力量。
大概从外公外婆的教育就开始,家庭里对小孩子不会过分宠溺。在孩子的能力之内,会放孩子更多的空间,去思考和实践。7岁跟着爸妈走浙江,看工厂人来人往察言观色。13岁一个人坐中巴两个小时去上外教课,途上遇到过传销、赌博、撬包和斗殴。17岁和姨妈家年小5岁的表弟去北京,爬长城看故宫吃烤鸭转王府井,没丢一分钱。18岁自己找学校联系租房上雅思课,认识很多阳光开朗的同龄人。19岁去了内蒙古,缺氧反应被坑坏车重感冒一周。21岁独自到了英国,学校住宿签证旅行全部自己搞定。现在我22岁,全力准备美国的clinical internship.他们也会担心,但更会鼓励,凡事不要惧怕。
我非常喜欢甚至向往男票的家庭。他爸妈给了他很大的自由,他爸对他的要求就只有一条:做个好人,底线就是法律,他爸也会教给他一些社会中最基本的人情世故,在他大三时就经常带他出去吃饭敬酒,也让他去送过礼。他爸只是告诉他:这些世故,你无法避免,也总会遇到使用这些方法的人,不要怕。他爸妈唯一对他的干涉,便是高考必须考好,大学必须985。在选择专业时,他爸给出了三个建议:大连理工的爆破,同济的土木,南京大学的计算机。他一个都没有选。他用了2小时的时间,说明了自己要选择重大的原因。他爸最后说,你自己选吧,我只能给你点建议,毕竟都只是我的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