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手机的普及,网络智能化的发展,我们不在需要一台电视,一张报纸,一个收音机来了解这个世界,人们有一个手机就能遍观天下事,人们花在网络社交,网络媒体上的时间越来越多,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想看的节目。这个时期作为独立个体,我们的社交娱乐需求被多元化的网络满足了,那么,每年十三亿人的共同晚会,春节联欢晚会已经慢慢显出疲态,无法抓住年轻人的心,所以过年本是大家团圆的时候,原来饭桌上的交流,现在都被低头一族所取代。
过年本是大家开开心心一起团圆的日子,辛苦在外打拼一年,走亲戚的过程中,大家都抽着与经济能力不匹配的香烟,口里满嘴跑火车,有钱了,情也变淡了。每年除夕和春节两天,都会被各种“拜年噪声”笼罩,千篇一律的群发微信,一年没说过话的朋友,这时候都突然从微信里跳了出来,连续刷屏。说实话,这些真的没啥意义,真要维护人脉,功夫要下在平时,而不是春节这两天。
首先是支出大,每逢过年前后,结婚,过周岁,十岁,老人做寿(60,70)等等,太密集,人情不堪重负。其次是年味越来越谈,小时候喜欢过年,是因为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希望有好吃的,好喝的,还有新衣穿。现在社会进步了,条件好了,只要愿意,可以天天像过年。还有现在传统文化的缺失,大人麻将,小孩手机,游戏,一些有意义的活动都在慢慢消失。
小时候还挨家去长辈家磕头拜年,现在这个环节也省了。半夜开始放完一轮鞭炮,早上五点左右又开始一轮鞭炮,睡觉是睡不着了。过一个年,至少俩仨月工资没了。来回路费,孝敬父母,人情礼节,孩子红包等等。村里在外工作回家的人都回家,开始攀比。谁挣得钱多,谁开得什么车回来的,谁家在哪里买了别墅。三句话离不开利益,想怀怀旧都没人陪你。
对过年麻木了,整个人就是每天困在厨房里。忙活一日三餐。男人们除了喝酒吃饭,就是打牌吹牛。那几天对于一个女人来说,就是超负荷的家务劳动。家里来客人,至少得准备十来个菜,做完饭油烟就熏饱了,什么都吃不下。等一天忙完,人都累瘫了。哪有什么开心可言,简直就盼着赶紧过完年逃回工作的城市。
我们在外地打工,其实好不容易过年有个休假,特别想出去旅游度假,但是,必须要回老家,回老家,我还要加入了过年抢火车票的大军,晕死人呀,过年也就是回老家发呆,又不敢睡懒觉,我婆婆天天盯着很难受的,还有很多礼节,孩子又做不完的作业,想想就心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