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明显的在暗示我们元春的失宠呢,一个宫里的太监敢于去勒索敲诈贾家,这样的行为要是元春还得宠的话又有哪个太监敢这么做?恐怕是巴结都还来不及呢,很多作者描写朝廷势力的变更都是通过太监的行为来暗示的,谁得势谁失宠,一看对太监的描述立马就一清二楚了。而也是因为元春的失宠,加上贾家无人,使得贾家一步步走向了衰亡,可以说元春在宫里还有地位的话,可以再支撑贾府一段时间,元春一失势贾府也就跟着就不行了。
如果我们暂且只分析前八十回,曹雪芹的原笔内容,那在七十二回开始,曹雪芹就开始写贾元春失宠了,这里有一段内容,就直指贾元春失宠,书中是这样说的,(贾琏)昨儿那个周太监,张口就要一千两,我回的略慢了些,他就不自在了,将来肯定是会得罪不少人,而在这的前一回,恰好写的就是贾母的生日,也就是从这之后,曹雪芹让我们很明显的感到,整个贾府就像是中毒一般,绣春囊事件引发的抄捡大观园,甄家的抄家引发贾母的不自在,王夫人驱赶芳官、四儿、晴雯等人,等等一系列的事件。
元春在红楼梦里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我们不能只看她出场次数的多少,而是要看她的每次出场都给贾家带来了什么,从加封贤德妃皇帝下令给她建省亲别墅,使得贾府再一次的辉煌起来,到元春失宠贾家都可以被一个太监勒索的时候,看的出来元春其实就是贾家从兴盛走向衰亡的导火索,作者也是想用她来侧面的反应出贾家的无能,就算是元春继续得宠也支撑不了多长时间,任何一个家族都不是靠着别人的保护活下去的,而是要有一个有能力的人去管理去带着这个家前行。
“曹雪芹是作者”这一谬论改变了作者艺术构思和曲隐手法,改变了主题思想同时也改变了作者一笔写两个故事的妙处。看不懂书,看不懂主题,只会缘木求鱼,说淡话,欣赏不了什么是伟大的作品艺术手法,只会不懂装懂,只会做假,只能自我去胡牵乱扯。这是对民族文化的毁坏。可耻的犯罪行为!
在前八十回里作者有具体写了一段非常明显的在暗示我们元春已经失宠了,书中是这么描写的,贾琏:昨天那个周太监一张口就问我要一千两,我就回答的稍微慢了一点,他就黑着脸了,看来以后肯定会得罪不少人啊。在写这段之前还是写的贾母过大寿呢,从这之后作者就让我们明显的感觉到,整个贾家其实已经中毒很深了,像抄查大观园,王夫人把晴雯等几个人赶走等等这些事情,这些都在暗示着贾家正一步步的走向衰落。
枪打出头鸟,贾家倾全部家产迎接省亲,如此铺张浪费不是臣子之道。伴君如伴虎,元春连此点都不懂,也不阻止贾家,她可真是愚蠢至极!元春省亲造成贾家被掏空,元春负首要责任。她是最可能阻止贾家彻底败落之人。她不同意省亲,贾家谁敢张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