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过完年,就是二十二了。算起来,从十三岁开始,离家去附近的城市读书到现在,已经差不多九年了。这期间有两三年是在家乡度过的,其他时候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外漂泊。最远的时候,离家两千多公里,每年差不多回家两次,每次一个月左右。从小父母离异比较早,生活在不完整的家庭里,对家庭的概念是在懂事以后建立起来的。小时候记得很清楚的一件事就是父亲出去办事,家里就剩我一个人,快到傍晚了父亲还没回来,开灯的时候把灯的开关线拉断了,当时人小,没办法把线接上,又不想找邻居帮忙,因为从小就比较内向,不太爱说话,所以里安静的搬了个小板凳坐在家门口,看着夕阳西下,别人家里灯火通明,一家三口围坐一桌吃饭,其乐融融,但是我一个人在门口,看着太阳慢慢下山,屋里慢慢黑起来,心里涌起了无边的恐慌和莫名的孤独,其实到了很久以后,我才懂得那种情绪叫做孤独。
我是从小就住校,住了9年,现在也没在家,算起来就是10年了。从初中到大学都在学校,只有过年和暑假会回家,平时十一什么的长假都不回,坚决不回。体验就是,对家已经没什么归属感了,在我眼里只要能住,都是家,每次回家抖尽量在县城同学家多呆几天,和父母没什么交流,也不愿意也懒得。体验就是孤独,除了朋友没什么亲情,打电话给老爸都是拿钱,感觉和家里除了字面的关系已经没有其他的羁绊了,老爸有抚养我的义务,而我要抚养,就这样而已。
也许是一种麻木吧、渐渐地忘了家的感觉。我从高中开始我上的就是寄宿制学校、那时一个月还能回一次家、在家呆上两天、现在我又在海外留学、半年回一次家、每次到家都不知道干什么、慢慢的也忘记了家的感觉。
以前总觉得家乡经济比较落后,现在觉得那是世界上最美的地方,春天的江南大地到处散发着泥土的香味,梅雨季节淅淅沥沥的小雨轻扣着窗户,夏天一望无际的稻田,秋天一望无际的金黄色,连冬天的湿寒都觉得有些可爱。
一口气去了厦门,广州,桂林,昆明,丽江,大理,香格里拉,泸沽湖,西昌,成都,德阳,重庆,除了少数几顿吃得舒服,其它时候各种吃不惯导致生理紊乱。我最大的体验就是:无时不刻想回家吃饭。
那就是变的习惯自己一个人,懒得联系爸妈。从幼儿园住宿,那会儿想家,每周末看着一个个小朋友被领回去,心里超级羡慕。结果每一次都是最后一个被领走的或者就留在了幼儿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