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刚毕业,在家闲了两个月,看着朋友圈同学们都在晒新工作的环境什么的,其实也很羡慕。我就开始找工作,找了大概有一星期,终于在昨天的时候,成功的找到一家公司很符合我的标准,然后干了几天就签了劳动合同。我就很开心的干了一天回家了,然后就打电话跟我妈炫耀,我妈说,你签合同的时候看没看用人单位名称、营业场所,工作场所及岗位。我说,没呀,怎么了。原来我妈是怕我找了一个假的公司,就是用人单位会用劳务派遣或者用其他公司(包含子公司或者第三方公司)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其实这个要注意的点很重要,防止被骗。
合同是否是规范化标准合同以及责任认定:一般情况下,公司的劳动合同大多都是规范化的标准劳动合同,也有的公司是自行拟定的劳动合同,但是不管是规范化的或者是自行拟定的,都跑不出法律的范畴,超出了法律范畴,即使是签了合同,合同也是无效的,公司是要相应承担责任的,因为是公司本身拟定的合同不合法才导致合同无效,所以责任在于公司不在员工。所以员工对于该方面问题不必太过于担心。无论是规范化合同还是自行拟定合同,员工均可以签署而不必去担心责任的问题。
昨天刚去了一家新公司面试,他们觉得我也很不错,应该可以录取,然后我就高兴地回家跟我男朋友说这件事,但是他说了一个很严肃的问题,就是劳动合同,他说里边道道很多,就给我讲了一些签劳动合同的时候都注意什么,巴拉巴拉一大堆,我就记住了一条,大概是:工资条款应当尽量明确,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各种补贴、福利等,可以明确金额的,一定要明确。这个关于钱的事情我是记得特别清楚的。
一般来说,应届毕业生在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后,就会停止工作的寻找,但一旦用人单位没有按照合同约定履行的话,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失去的不仅仅是这份工作,由于这时统一招聘的时机已经错过,失去了很多寻找其他优秀工作的机会,所以明确违约责任及金额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来说,应届毕业生在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后,就会停止工作的寻找,但一旦用人单位没有按照合同约定履行的话,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失去的不仅仅是这份工作,由于这时统一招聘的时机已经错过,失去了很多寻找其他优秀工作的机会,所以明确违约责任及金额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很多公司投机取巧会在合同里面改变岗位称呼,比如说:该人员是管理类人员,但是公司却在合同里写明是操作类人员。虽然待遇不变,但是这种做法对于员工来说是有风险的。对于公司却是百利而无一害。所以员工签署合同是务必看清岗位名称,如果有异议务必当场提出改正后方可签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