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金钱社会同学聚会的意义越来越单调无味,老一辈的聚会还算得体。很多聚会都是几个经常联系的领头凑几个经常不联系的吹吹的牛。其实对于很久不联系的同学也挺尴尬,平常不联系就算了到年底聚会就想到联系了也没有多大意义。对于默默无闻的同学又不经常联系聚会到场的很少,而事业有成的同学每年聚会肯定第一时间到场。频繁的同学聚会不要把同学之间最后的一点友谊破坏。保持良好的氛围不比较不打听不吹牛的同学聚会能有几个。同学聚会本身是一件好事,如果把频繁的每年聚会变成5年或者10年或许才是相聚的真正意义。
同学聚会可以增进了解,加深感情。我们高中同学毕业三十周年的聚会给人印象特别深刻。毕业时都是二十岁左右,而见面时却在五十岁上下。由于大部分同学都分散在全国各地,平时根本没机会见面。三十年的变化是何等之大。原来的小伙子变成了小老头,原来的小姑娘变成了小老太。一经介绍,大家又是握手,又是拥抢,激动得跳了起来,眼里个个闪砾着泪花。通过座谈知道哪些同学当上了大学教授、博导,哪些同学当上了各级领导,哪些同学在厂矿企业干出了成绩。每个同学都听得津津有味,感到特别地新鲜,又感到好奇心得到了满足。还起到一个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作用。
我们每十年聚会一次。每次聚会大家都要参观校园,与原来的老师、校领导以及现在的校领导交谈,都要满怀深情地举杯感谢师恩,祝福他们健康长寿。在互动中师生如春风拂面,其乐融融。师生还一起参观家方著名的厂矿企业,游览家乡的风景名胜,大家无拘无束,仿佛又回到了求学时天真烂漫的年轻时代。
“同学聚会”一个曾经看似有着足够温情的词,如今读来却是充斥着各种没有感情的攀扯。它或许可以再次扩大我们的交际圈,或许使当初的回忆在各种寒暄中复燃,亦或许在无形之中可以增长一些在这个年龄还所未见识过的场面,但无论这些能让我们的内心有多么的欢喜,我始终认为,在35岁,有十岁的孩子,有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温馨的家庭,“同学聚会”就不必要了。
现在的同学聚会味道变了,混的不一样了,有炫富的,吹牛的…社会在他们身上留下的痕迹太重。但我还是希望这些家伙们,到老家伙们能一直聚聚,聚在一起才能觉得同学时代的纯真就像在昨天。所以不管现在同学聚会变得怎么样,还是希望以纯同学名义来聚会的多,我也一直觉得同学聚会还是很有意义的。
那要看在哪个年龄段聚会,我觉得像我们这种六十多岁的退休老同学经常AA制聚一聚喝点酒、唱唱歌挺好的。退休后大家都回到了原点,没有了高低贵贱之分,没有了世俗的利害关系,常聚大家都比较愉快,有益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