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地道广东人,我喜欢喝汤是受上一辈人的影响,习惯饭前饭后一碗汤,饭前喝,流质的清汤可以润泽咽喉和脾胃,喝了汤再开始吃饭,感觉胃口更好,吃得更香,饭后再喝上几口,可以把口腔残留的食物一并吞下,可以简单的清理口腔。至于说追根溯源的话,应该是我们广东的气候所出,我们这边潮湿燥热,所以人们就用相应的药膳配上合适的肉类骨头熬煮汤水,以缓解身体的不适。广东人对于养生也很重视的,对食物的要求很高,大多数的广东人口味偏清淡,其实是源自对食物保留原汁原味的喜爱,所以在烹饪食物的方法上,大多也是遵循这个前提去制作,譬如:白切鸡,清蒸鱼类,白灼海鲜等等……
广东人喜欢喝汤与广东潮湿暑热的地域性气候有着相当大的关系。朋友一见面,通常会说今天喝了吗?潮流是一方面,靓汤的实实在在的功效大概是最关键的。煲汤的器皿宜选择质地细腻的沙锅,现在比较新潮的是用瓦罐煲,至于炖品自然选择炖盅了。相对于煲汤,炖盅就更加隆重一些,所谓三煲四炖,就是这个道理,也就是说,煲汤一般要三个小时,炖盅则至少要四个小时以上。在操作上,煲汤其实很简单,只要原料搭配合理,将原料放入煲中,等沸腾后,小火慢煲即可,火候掌握在汤开着就可以,剩下的就是时间的问题了。
我是东北人,但是,由于女儿女婿在广州,所以,没少在广州长期居住,对广东人的饮食习惯有了一些了解。说到广东人喜欢喝汤,我是深有同感,就连女儿和老家是陕西的女婿,到了广州也才八九年时间,竟然也对煲汤产生了兴趣。每逢节假日有时间时,就会采购回来汤料食材,像模像样的煲起汤来。至于广东人为何喜欢喝汤,主要是缘于环境和气候。广东地处岭南,比较闷热潮湿,人的湿气往往较重,喝汤尤其是一些滋补类的汤有助于祛湿,饭前喝汤还有滋润喉咙的作用,有助于提高食欲。
我们广东人重视汤水,主要体现为日常多喝老火汤。老火汤的定义,是起码要煲两小时以上的汤水才算合格。中国其他菜系(有四大名菜或八大名菜的说法)的汤,恐怕少有这样耗费柴火的食制。古代的汤,可以说是清一色的药汤。这在学中医的同学来说,也是人所共知的。那些甚么麻黄汤、桂枝汤之类,都是有病才吃的。不过中医中药也讲究药食同源,许多常用药材,其实也可以成为日常的菜肴。例如山药、莲子、芡实、百合等等,都既是药材,也是广东老火汤常用的汤料。
助消化 为了减少较硬的食物对消化道粘膜的刺激保护消化道,在饭前喝汤能够帮助食物顺利的下咽,从而减小消化道发生病变的可能性 此外,在饭前适当的喝点汤还可以增加我们的饱腹感,减少我们摄入体内的食物量,能起到一定的减肥作用哦。
广东人喜欢喝汤的原因是因为。广东气候常年湿热,身体的水分比较容易流失,长期生活在此处容易上火内热,于是当地人就地取材,以汤水解暑热湿毒,煲汤后由此演变而来,变成成广东饮食文化的符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