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年我学驾照考科目二时,对于一个女学员考科目二,压力是很大的。考试之前的晚上我甚至失眠了,饭也吃不香。一大清早教练带着我们出发了,来到考场后就找考号,幸好我不是第一个。在待考室呆着的时候,心情不知道有多紧张,感觉时间过得特别慢。虽然平时的练习都还不错,但此时感觉一点把握也没有。这时听到好消息说,和我一起练习的另两个学员都顺利的通过了。我的紧张顿时消除了不少,感觉有了自信心,结果我真的一把就考过了。
心理暗示的作用应该是很大的。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恰当的使用积极的心理暗示可以达到消除紧张、焦虑的情绪,建立乐观积极的心态的作用。比如我要去参加一个面试,临出门前,我对着镜子里的自己说:“我能行的,我不比别人差。”我在面试时就会满怀信心地去面对,把自己的才能从容不迫的展示出来。即使最后没有被录取,我也不会后悔,因为我已经尽了力。
积极的心理暗示可以发掘我们人的记忆潜力,曾经有人做过一项实验,在一个背诵比赛中,两组选手,一组被告知背诵内容的作者是一名非常有名气的人,另外一组则什么都没有被告知。最终比赛结果胜利的概率是前者偏高。理由是因为积极的暗示告诉了他们内容作者的权威,致使他们对其的认可,而人对于自己认可的事物一般记得更为牢固一些。
我国古人就知道利用心理暗示克服困难。三国时魏国丞相曹操带兵行军,在骄阳似火中长途跋涉的士兵口渴难耐,士气低落,前进速度受到严重影响。这时,曹操心生一计,告诉大家前面:“前面有一片梅林”。一句话立即刺激了士兵们的大脑神经,想着那酸溜溜的梅子,个个嘴里生津流涎,精神重振,很快到达目的地。
心里暗示可以让我们作出更为积极的行动,当你在一项重要考试中,考砸了。这个时候,你非常敬爱的老师告诉你:“这一次考砸了,没关系,你在下一次考试中一定能够取得好成绩,我很看好你”。这是你非常敬爱的老师给你的暗示,这就很可能激发你的潜能,在下一次考试中更加努力。
消极的心理暗示能对被暗示者造成不良的影响。特别是对于心理不成熟的儿童,这种消极的心理暗示所带来的打击更大。比如你总是骂自己的孩子蠢呀笨呀,没用呀,久而久之,这个孩子真的会变得很笨。因为你打击他,他就会很自卑,不自信,什么事也没信心去完成,就真的变笨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