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年前,我还读初中,我外公得了肺癌,得知时候就是晚期,医生说只能活三个月,通过各种治疗还有偏方,我外公活了两年,这两年里,每天放学我都去外公家,他看电视,我就在旁边搭个小桌子写作业,周末时候他午睡我就搬个小板凳坐在旁边看书,他说他同事的和我同级的孩子考了高分我就更努力的学习也考高分让他高兴,他说他想集硬币,我就把自己攒了好几年的硬币全贡献出来帮他分类,后来病情越来越严重,只能躺在家里输液,每次输液时候我就不断的给他暖手给他读故事,再后来,住院,昏迷,一有时间,我就跑去医院,用棉签沾水给他润嘴唇。那时候每天我就想陪着外公,我想最好的安慰就是陪伴,让他感觉一点一滴的亲人带来的温暖和快乐 。
生命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与别人建立无忧无虑而真心的沟通,其中又以与临终者的沟通最为重要。临终者常常会感到拘谨和不安,当你第一次探视他时,他不知道你的用意何在。因此,探视临终者请尽量保持自然轻松,泰然自若。临终者常常不说出他们心里真正的意思,亲近他们的人也常常不知道该说或做些什么,也很难发现他想说什么,或甚至隐藏些什么。有时候连他们自己也不知道。因此,要紧的是,用最简单而自然的方式,缓和任何紧张的气氛。
真是一个十分沉重的问题,最近心情特别抑郁。我的一位非常敬重的前辈,忽然查出已经癌症晚期,并且到了无法手术的地步。年纪四十出头。这件事在我们看来就是晴天霹雳。想去看望她却不知道说些什么好,应该如何安慰她。感觉人生真是过眼云烟。自己都无法安慰自己了。无论怎么安慰,离开已经成定局。我现在应该做的,也许就是默默陪伴,让她安心离开,然后我来完成她的遗愿,语言上的安慰似乎很难。无论是对安慰的还是被安慰的都是悲痛的。
言语的安慰是空洞而无效的,甚至会加强死亡焦虑,想要安慰将死之人,要用行动去做。根据对方的兴趣引导对方参加一些活动,比如大部分老人都喜欢听戏曲,说故事,让对方的生活充实起来。并且,也可以让对方明白他的行为对你很有价值,让对方知道自己在做对别人有意义的事,从而获得存在的价值。而且,丰富的活动,也能够帮助对方创造新的回忆,改变自己大限将至,没有未来的认知,增强存在的确定感。
想吃啥就吃点啥吧,我是认真的。这些不是为了让对方燃起生活的希望还是啥的,只是人们用来打发时间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要苦哈哈的安慰对方了,没有人能感同身受,没有人可以理解将死之人的内心,很多人所说的一切好一点不起任何作用,坏一点可能会让对方更加难过,行动起来吧!
其实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对方不寂寞不孤单,生活充实,我很爱我的奶奶,可是我当初年幼不懂事,我常常看到她一个人站在阳台上,特别的孤单,当你有办法让她充实到没时间去考虑死亡的问题的时候,你就已经真正地安慰到她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