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家味道很好的早餐店,老板对客人非常热情。去得多了,有时候不去,下次再去,老板会问为什么;因为常点一个品种,如果点了其他的,老板会问为什么;如果打包,老板也会问为什么。然后我就不想去吃了。也许可以说服自己接受别人的善意/亲近/亲密,微笑着接受,控制住抗拒的冲动。说是挺容易的,做起来很难。“生人勿近”已经进入潜意识,自动排斥反应很难纠正,除非有外力作用。
我以前一直觉得总觉得麻烦别人是件不好的事情,更多的时候来有一个观念,就是你最好不要麻烦我,我也不麻烦你,我们两井水不犯河水,但是这种观念特别不好,无形中剥夺了我和很多人建立关系的机会。后来想通了,帮助实质上是一种建立关系,加深关系的一种方式(前提,这个帮助是简单,力所能及的),而且她在传达出一种信息,我需要你,而被需要的人也会有某种价值感的体现,更多的是增加相互了解的机会,这才是建立关系的基础。
亲密关系始于自我展露,你要敢于面对最真实的自己,同时把“她”展露给你希望建立亲密关系的人,这是建立亲密关系的第一步。随着亲密关系的发展,自我展露水平要与对方一致,否则会给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带来阻碍。比如: 对方讲到小时候的囧事,你也可以把曾经的糗事分享给对方。如果你们刚刚见面相熟,对方还停留在和你分享兴趣爱好阶段,你便告诉对方自己月薪多少,顺便打探对方的收入,就不太合适了。两个人的话题由浅入深,从表面的话题例如天气如何到个人化敏感信息的分享与探讨,渗透式的自我展露有利于推进人际关系。
与老人沟通,不要忘了他的自尊。与男人沟通,不要忘了他的面子。与女人沟通,不要忘了她的情绪。与上级沟通,不要忘了他的尊严。与年轻人沟通,不要忘了他的直接。与儿童沟通,不要忘了他的天真。一种态度走天下,必然处处碰壁;因人而异,才能四海通达。不过这些可能也算不上特别深入的关系。也许亲密关系不必刻意建立,互相吸引的人自会自然靠近。出于建立亲密关系的目的带出的行为,即使是无意识的,也往往反而让两人情感疏离,归根结底是对方并没有对等地把你放在你认为的亲密位置,而你自己想多了。
我一直觉得,情感的根本还是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建立彼此的联系,核心思想是利益的捆绑。其实所谓的关系,都是利益的交换。你能给他人带来利益,你就是其他人的眼中值得投入时间、精力、金钱维护的人。
别人主动给善意的时候,一定要提醒自己去回馈。因为我是个特别以自我为中心的人,然后过去经验的影响,总觉得别人对人好都是欠我的,没有回馈别人的意识,这个是我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关系其实是一种以交换为基础的情感连结,有往有来,才有关系的长久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