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蟹种培育过程中水稻的日常管理内容如下:
(1)施肥管理 养殖蟹种的稻田以施有机肥、施基肥为主,少用或不用化肥。在施足基肥后,尽可能减少追肥次数和施肥量,如确实需要追施化肥时,应施尿素、不宜施碳酸氢铵,尿素一次用量不宜超过2.5千克/亩。
(2)科学用药 稻田用药防治病虫害时,要选用效果好、毒性低、降解快、残留少的高效低毒农药。稻田养蟹不能使用杀虫剂、有机磷农药。 为了确保蟹种安全,稻田施用各种农药防治虫害时应尽可能加深田水;病虫害发生季节往往气温较高,喷洒农药时尽量喷洒在水稻茎叶上以减少农药落入水中,最好是将喷雾器喷嘴伸到叶下,由下而上喷。施药要安排在适宜的时间进行,粉剂宜在早晨稻株带露水时撒,水剂宜在晴天露水干后喷,下雨前不要施药。使用毒性较大的农药,可采取一面喷药、一面换水,或先将田水放干,驱使河蟹进入蟹沟蟹涵内。为防蟹沟、蟹涵蟹种密度大水质恶化缺氧,应每隔3~5天向蟹涵内充一次新水,等药力消失后再向稻田里灌注新水让河蟹游回田中。也可采用分片施药,一次施药半块田,隔天再施另半块田,施药后应换水,以降低田间水体农药的浓度。施药一般安排在阴天或晴天的下午,施药前应调试好加水设备,用药后要密切注意蟹种的反应,发现异常,立即换水。
(3)水稻晒田 水稻生长中期,为使空气进入土壤,阳光照射田面,增强庄稼根系活力,同时为杀菌增温,需进行烤田。通常养蟹的稻田采取“多次、轻烤”的办法,将水位降至田面露出水面即可,如水产品产量高,也可带水“烤田”,即田面保持2~3厘米水进行“烤田”。虽然这样做会使稻谷产量略有下降,但保证了水产品安全。烤田时间要短,以每次2天为宜,烤田结束随即将水加至原来的水位。
(4)防逃与除害 防逃设施安装应在放苗前完成,防逃设施要求质量可靠,坚固实用,严防被水冲垮、被风刮倒及田埂出现洞穴。 放苗前彻底清田,清除养蟹田内的青蛙、蛇、老鼠等天敌。蟹苗投放到稻田后,每天都要进行巡查,发现天敌侵害及时捕杀。进、排水必须使用80目筛绢网过滤,防止敌害生物进入。 及时将雨水排出,保持稻田水位的稳定,千万不可让水漫过田埂,造成防逃设施损坏,而造成河蟹随水逃跑。另外,建防逃设施时不要离水稻太近,防止河蟹长大后顺水稻秸秆爬至稻顶部越墙逃走。
蟹种放养规格、质量要求同池塘养殖。每亩放养蟹种300〜500只,为防止蟹种对刚插的稻秧的破坏,蟹种可先在稻田暂养池和环沟内暂养,蟹种密度不超过3000只/亩(按暂养面积计算),有条件的亦可专池暂养。放养时要注意均匀分散投放,以避免过于集中,而引起自相残杀,降低成活率。 暂养期投饵量每天按河蟹体重的1%~3%投喂,7~10天换水1次,换水后用高效低毒的消毒剂消毒水体,或用生物制剂调节水质,预防病害。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饲养管理,待秧苗栽插20天后再加深田水,让河蟹进入稻田生长。有专门暂养池的,将蟹种捕捞出池放入稻田中,捕捞要避开河蟹脱壳高峰期。
防逃设施安装应在放苗前完成,防逃设施要求质量可靠,坚固实用,严防被水冲垮、被风刮倒及田埂出现洞穴。 放苗前彻底清田,清除养蟹田内的青蛙、蛇、老鼠等天敌。蟹苗投放到稻田后,每天都要进行巡查,发现天敌侵害及时捕杀。进、排水必须使用80目筛绢网过滤,防止敌害生物进入。 及时将雨水排出,保持稻田水位的稳定,千万不可让水漫过田埂,造成防逃设施损坏,而造成河蟹随水逃跑。另外,建防逃设施时不要离水稻太近,防止河蟹长大后顺水稻秸秆爬至稻顶部越墙逃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