隶书的起源:隶书,是我国汉字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是一种传统的重要书体,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源远流长。无论是作为书法艺术的创作,还是社会生活中的运用,其生命力经久不衰,深受历代人们的喜爱。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帝国。秦始皇为了巩固统治,使政令通畅,便大刀阔斧地进行了文字改革。他首先把大篆简化为小篆,再把小篆规定为全国标准的通行文字,而隶书就是从篆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为什么把一个“隶”字用来称作一种书体?原来“隶”就是奴隶的意思,是地位低下的人所创造并使用开来的。
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对读书人狂施暴政,“焚书坑儒”。相传有一位叫程邈的徒隶,因为私下讲了几句不同政见的话,被人告发,抓进了大牢。那程邈心想:这次下狱,凶多吉少,如果没有特殊的举动打动秦始皇的心,是没有生还希望的。他无意中看到狱官的腰牌 ,觉得用篆书书写很麻烦,于是,他就作了改革,创立了一种速写书体上呈秦始皇,希望能被采用推广。
这种字体把篆书圆转婉通、繁复曲折的笔划演变成为简略方折的笔划,字形由修长变为扁方,上下收紧,左右舒展,运笔由缓慢变为短速,从而显示出生动活泼、风格多样的气息,给书写者带来很大的方便。秦始皇看后很欣赏,不仅赦免他的罪,还封他为御史。但由于已把小篆为全国的通行的文字宣昭天下,不好再更改,就规定这种字体以后在官狱中使用。因为这种新书体起初专供隶役使用,而程邈又是徒隶,所以被称之为隶书,或谓佐书、佐隶。后来在小官吏、工匠等下层流行开来。当然,这只是一种传说而已,可能有很大的附会成分。因为,实际上任何一种代表性书体的产生,都决非个人的力量所能创造,也绝非一个时期所能完成,它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实际的需要而逐步渐变、最终成型的,程邈所作的大概是整理工作。
隶书的产生,同后来的楷书、草书的产生一样,乃是中国书法史上的重大变革。从此,书法告别了延续三千多年的古文字而开端了今文字,字的结构不再有古文字那种象形的含义,而完全符号化了。隶书上承篆书,下启楷书,是一个质的转变和过渡。使中国文字进入更为定型的阶段
秦国存在了十三年就灭亡了,小篆作为全国通行的标准字体也随之结束了它的使命,隶书在汉代便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隶书的广泛使用,为汉字书法的进一步发展铺平了道路,形成了中国书法史上空前繁荣的局面。
隶书是由秦朝一个叫程邈的人创立的。相传程邈当时是监狱的文官,但不知道为何招惹了秦始皇,结果被关进牢狱。在监狱中,程邈不甘于浑浑噩噩,所以程邈开始找事情做,看书,练字,各种学习。有一天,程邈发现现在秦国使用的字体是小篆,但书写速度较慢,导致公务员工作效率低下。
程邈把流传在民间的各种书体搜集在一起,潜心研究,一个一个加以改进,把大小篆的圆转改变为方折,同时删繁就简,去粗取精,经过加工整理,十年后,终于创造出书写便利、又易于辨认的三千个隶字来。他把这一成果呈献给秦始皇。秦始皇看了程邈整理的文字,非常高兴,不仅免了程邈的罪,还让他出来做官,提升为御史。由于程邈的官职很小,属于“隶”,所以人们就把他编纂整理的文字叫隶书。
隶书是毛笔书法初学者的入门书体之一,隶书相对楷书来说,学习起来更简单,也容易见效果。隶书较之魏碑、唐楷,以及行、草书,隶书是相对容易并能快速上手的字体。所以如果你对书法感兴趣,可以试试从隶书入手。
很多年轻朋友喜欢用手机写字,但是那种体验与亲笔书写是完全不一样的。人们用手机写字是为了方便,但是那样的写字是漂浮无力的,没有温度没有质感。请不要忘了书写,朋友们,书写是一种享受一种艺术一种体验。
欢迎关注“聪聪墨香屋”,和聪聪老师一起趣玩书法,通过写字成为更好的自己!
隶书是我国书法艺术宝库中瑰丽的珍宝之一,它源远流长,贯穿古今,是我国自有文书以来的第二大书体,直贯秦、汉、魏、晋六朝,代篆书而盛行于世。唐以后虽然楷书占据统治地位,但隶书仍然流行,以至今日。由于隶书体结构整齐,笔法富有变化,庄重大方,艺术性强仍为人们所乐于应用。
它是篆书的变体,楷书的前身,上继周秦,下开魏晋,是我国文字形体和书法演变的重要标志。隶书字体笔法方圆并用,逆锋、藏锋、回锋兼施,行笔是中锋、偏锋同在,其典型笔法,是有波势,用挑法,故又有“蚕头凤尾”之称。
隶书究竟起源于何时,所云众多,说法不一。
隶书相传是秦代书家程邈所作。程邈,字元岑,秦代下杜人,初为县之狱吏,他对文字很有研究,后困得罪了秦始皇,被囚在云阳(今陕西省淳化西北)狱中,覃思10年。他感到当时官狱公牍繁多,篆书结构复杂,书写不便,因此就动脑筋把它改革,在原来大小篆的基础上加以整理,削繁就简,变圆为方,拟定了一批日常应用的标准隶书,成隶书3000字奏之。秦始皇看后很欣赏,不但赦免了他的罪,而且起用为御史,并以其所造的隶书发交官狱应用佐书,故曰“隶书”。唐代虞世南《书旨述》谓其书朴略微奥。所以世称程邈为“隶书之祖”。
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