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东西正因为大家没有,少数的人能够保持那种东西的话,应该就是觉得格外的珍贵。我个人觉得,我们这个社会就是一个急功近利的时代,每个人都想出名,想发财,想一夜暴富。可能是这个快节奏的生活方式,给人们带来的一个心理的变化吧。然而即使自己也是这样的一员内心有一种对这种集体的不屑和鄙视!
而这个时候,沉心静气,细细打磨这些匠人们的精神,真的是直接叩问着人的灵魂。看到他们的行为和故事仿佛灵魂都升华了!
我这个人特别爱看纪录片,以前无意的时候看到了我在故宫修文物的这个纪录片。里面有很多老师傅,他们都是在故宫修文物。许多老师傅,他们都是在故宫一辈子都从事着修补文物的工作,直到自己退休。他们对待每一件文物,都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小心翼翼的呵护,一笔一刀都是那种非常认真细致的状态。而且他们从来不对时间的快慢有所要求,从来不浮躁。只要把东西和作品修补好,不管时间长或者短。或者可以说时间再长,但是,品完成好的话都没有关系,如果我们把我们很多人放到那里面,简直要急死了。
我记得里面有一个钟表修复的师傅,他修了一个西洋进贡钟就花了整整两年的时间。
还有一个我比较欣赏的是北京的罗红美术艺术馆。对,一个美术馆。且不看它里面作品单单说它的设计和建筑真的是非常走心了。我看了他们的那个关于他们修建那座艺术馆的视频。石头什么的都是工人匠人,一锤一锤的凿出来的,从来不用机器,从不粗制滥造,反而都是精益求精,追求一种比较自然的感觉。
我们大家都常常在说:守得住初心,方能不忘始终。然后我觉得这种话被过多人停留在表面上了,甚至有一点烂大街的感觉了。那些真正的匠人,他们才是守住了自己的初心,在初心的路上一直坚持着,虽然说别人可能会诋毁他们是一头走到黑,但是他们自己不觉得。因为他们的那种精神高度其实是很多人无法达到的。
在这个急功近利的时代,还有那么一群能够沉下心来潜心静气的人,真好!这样的匠人值得我们点赞,值得我们学习。
匠人精神,大概是指一个人或者一群人,一生只对一件事刻苦钻研,力求完美的做到最好,每件东西都争取做出艺术品的质感,这就是匠人精神,而广义上,不只古老的手工业工匠,还有现在像是一些电影电视的制作,以及一些非工业化生产物品的制作,都是一种匠人精神。
而中国需要匠人精神,其实匠人精神,虽然看起来特别高大上,实际上就像是电影《百鸟朝凤》里的那样,在经济腾飞,人心浮躁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吹唢呐的男主角,匠人精神在这个时代的坚持,往往看起来和时代不如,而一些诸如京剧豫剧川剧等经典喜剧风格,也往往被越来越多的影视剧作品取代,而影视剧作品以及大部分娱乐综艺大咖秀,更多是消费明星影响力,从而赚钱,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给人精神上的意味深长的满足,反而是看过之后,更加的空虚寂寞。
所以中国需要一些工匠精神去改变,去传承,哪怕是在这个时代受了很多委屈还仍旧能坚持的,本身就是很厉害的人物了,就像张国荣扮演的程蝶衣说的“说好的一辈子,少一年,一个月,一天,一个时辰都不是一辈子。”
但我感觉未来匠人的地位会提高,首先我国的工业基础建设已经基本上走向正轨了,所以现在反过来把曾经被忽视的手工业和服务业当做经济中心,而且,现在我国国民收入已经基本达标,大部分国民温饱已经不是问题,现在的问题也已经从温饱变成了全面奔小康,而我们的那些国粹,那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我们生活条件变好后,会反过来喜欢那些真正手工雕琢的,或者因为工业产品没有温度,或者为了那种情怀或者装逼。
而影视剧方面,我国新规也勒令将一部戏的资金只能拿出百分之四十用于请演员,而剩下的百分之六十用来拍戏,我觉得未来是可观的,就像吴京卖房子也不改剧本的坚持,最终让他赚了二十多倍的钱,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我国未来的电影事业也会由一些像徐老怪那样有工匠精神的人接手,我们的电影会越来越好。
我认为的匠人精神就是愿意为了自己的事业无私的奉献,将自己的作品做大一个精致的地步,并且不断的对自己的作品进行更加的细致的打磨,直到成为了一件最优秀的作品的作者,这就是我认为的匠人精神。
说到匠人精神最先想到的就是老师这个行业了,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这个职业诞生的目的就是帮助一代又一代的学生解决问题,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培养成国家的栋梁之才。用老师做例子就可以更好的去理解匠人精神了。
老师每一天都工作在三尺讲台之上,用粉笔书写奇迹。用自己的努力育莘莘学子,最终桃李满天下。老师也都是从年轻的时候就努力的工作,就是为了有一天实现自己学生满天下的目标。粉笔书写的不是简简单单的数字和字母,是老师对于学生的关爱和期盼。希望自己的学生可以努力的学习,成就自己的梦想。
老师无私的站在讲台之上,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这就是所谓的教书育人。中国的老师咋这个方面上做的是很好的,无私的告诉自己的学生所有的做人的道理和知识。在我们年轻的时候不懂得老师的辛苦的付出,以为老师是我们的敌人,只有我们自己知道老师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让我们有一个更好的未来。
老师做人的品格就是最好的匠人精神的印证。匠人就是像工匠一样不断的努力的工作,只是为了自己的作品可以有一天成为这个世间最精美的物品,老师也是一样的,希望自己的学生可以在以后成为一个国家的栋梁之才。
在我自己的理解当中,匠人精神就是,熟练,慢工出细活,通过精心打磨一件事情,力求做到完美和极致的程度。我觉得这种精神,应该要理智看待,手工艺的工作是需要匠人精神的,但是创造性的,科学性的工作,需要创新思维,不适合有匠人精神。
谈到匠人精神的时候,我们会常常会谈到日本的手工艺人。纪录片《寿司之神》记录了从业55年的寿司师傅小野二郎如何把寿司做到极致的事情。
在小野二郎的米其林三星寿司店里,做寿司的每一道工具,都是经过精心和缜密的安排。
在寿司师傅做寿司的过程中,他倾注了无数的心血和毫不妥协和懈怠的信仰,在我们看来,这就是匠人的精神。
匠人精神,对一件事情的专注,它不会改变,只求把它做到极致和完美。这当然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我们普通人是很难坚持,很难有人做寿司了做到55年,还是保持了当初的耐心。但是这不意味着,所有的事情都是需要这样去做的。
一些手工艺的工作当然是需要匠人精神的,但是一些科学的创造性的工作追求匠人精神不合适。如果发明一款新的手机,如果追求匠人精神,那制造商完全可以做好手机外形的精巧设置就好了,不用追求手机功能和技术上的创新。所以匠人精神不是我们在生产创造性产品这时候要追求的精神。
虽然在一些创造性的领域当中,我们不能追求匠人精神中的一成不变和熟练,但是其中那种对工作的热情,耐心和信仰,值得任何一件工作的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