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分析最后的决斗戏,重点是,坏人为什么要先杀好人? 在好、坏、丑三个人里,从心理层面上,好人占据绝对的优势,只有他知道藏宝的具体墓地,其他二人都不能确定他到底有没有在石头上面写地址,即使写了也无法确定真假,那么他们要取得宝藏就不能杀好人,而只能互相残杀。 而好人既然知道丑人枪里没有子弹,那么他只需要全力对付坏人即可,为了迷惑坏人,他的眼神还故意在坏人和丑人之间游移。
丑人不知道枪里没有子弹,他不能确定好人到底有没有写出真实地址,但他可以确定的是,他对坏人有着满腔的仇恨,所以,无论从心理层面还是现实层面,他要做的就是先干掉坏人。
按理说,坏人和丑人应该是一样的心理,他也不能确定好人到底有没有写出真实地址,但他确定丑人对他的仇恨,在不确定好人会不会对他先下手的情况下,他应该先对付丑人才对,可是从他拔枪前的眼神方向来看,他要干掉的是好人,为什么?难道他不想要宝藏了吗?
导演在决斗戏上的安排可谓煞费苦心。
在三人站位时,坏人最后一个移动,他走过丑人之前,看到丑人的枪是挂着的,这显然不符合一般的用枪习惯,枪手拔枪开枪的动作一气呵成,那是练了不知道多少遍的,如果枪的位置忽然发生变化,多少会影响点速度和准头。
而好人的枪法强于丑人坏人是心知肚明的,要不然一开始就不是丑人扮作罪犯被绞刑了,好人都说了,他的枪法要比丑人准。
所以,坏人在此等危险境况下,考虑的已经不是宝藏,而是小命了。他认为好人也能看出丑人开枪时准头会有影响,所以会对他先下手,那么在两个人都可能对自己先下手的情况下,先干掉对自己威胁最大的一个就是唯一的选择了。先干掉好人再干掉丑人,这纯粹是一个关乎生死的决定。
另外,导演从三个人的动作上也对他们的心理做了精准的描述,丑人心理素质最差,最慌,他应该也明白自己的不利条件,所以他的手第一个靠近手枪,坏人第二个把手靠近手枪,而好人在出枪前没有手部特写,最为淡定。
由这一场戏可以看出导演赛尔乔·莱翁内不愧大师级别,对于每场戏都精雕细琢,对于这场高潮戏更是煞费苦心,令人敬佩。
影片采取源自剧场的古典模式并遵循西部片的一般样范,由铺垫、冲突和解决冲突三个部分构成完整剧情。剧情完全依照线性时序发展,但就局部而言,编剧却利用“向心模式”构成了一系列戏剧冲突。
导演首先用半小时片长分别介绍代表好人、坏人和丑人的三位主角的出场,但无论从情节详略还是从角色组合上看,三段出场方式均不相同。“丑人”杜可的出场仅用
了一个场景,“坏人”天使眼的出场则是通过一个略详细的情节,作为一名受雇杀手,完成受雇任务前后的故事发展;“好人”金发小子的出场显得更详细,并安排了好人与丑人伴随登场的方式。导演接着用一个半小时的发展阶段巧妙设计三位主角的相遇。坏人为获财宝始终独自搜寻;丑人为报复好人,逮到他并押至沙漠深处并不断折磨,此处丑人的得意洋洋与好人的备受折磨形成了鲜明对比,然后两人在沙漠邂逅了濒死的比尔,丑人得知了财宝所埋藏的墓地,而好人获悉了墓碑名。丑人只好就回好人,同好人合作,其后两人戏剧性地卷入北方队,而坏人恰好也追踪到此。于是,三个原本不相干的人分别掌握着一部分宝藏的信息,一同寻找宝藏,途中三人被迫合作却又相互猜忌。导演在影片后半段里通过悉心设计的枪战、河谷里逃亡与追逐的比拼以及最后的大决斗将影片推向高潮。刻意雕琢的形式和细腻的风格找到了完美的切合面,因而整部作品在形式与内容上都有了新的意味和表现空间,从而制造了一出结局能被预见而过程精彩纷呈的西部传奇。
影片中导演为造成剧情的跌宕而制造出的可影射影片主题的转折也颇具特色。好人手里的枪能否射断吊着丑人的绳索,不止是决定了丑人的性命,更是引导着整个剧情的发展。导演在只有两人的场景中捕捉了成片的自然景观,以漫无涯际的荒漠为背景衬托出角色的受压迫。影片也从一开始的坏人占据上风到后来好人和丑人联合占据上风,到最后以坏人的死亡结束了一切矛盾。前一场景处优势的角色在下个镜头又处于劣势,这样不确定的关系为影片埋下临时的悬念,使得观众的心情随之起伏;同时它并不偏袒任何一个角色的处境,也增加了这段西部传奇在现实中的真实性。
影片中导演为造成剧情的跌宕而制造出的可影射影片主题的转折也颇具特色。好人手里的枪能否射断吊着丑人的绳索,不止是决定了丑人的性命,更是引导着整个剧情
的发展。导演在只有两人的场景中捕捉了成片的自然景观,以漫无涯际的荒漠为背景衬托出角色的受压迫。影片也从一开始的坏人占据上风到后来好人和丑人联合占据上风,到最后以坏人的死亡结束了一切矛盾。前一场景处优势的角色在下个镜头又处于劣势,这样不确定的关系为影片埋下临时的悬念,使得观众的心情随之起伏;同时它并不偏袒任何一个角色的处境,也增加了这段西部传奇在现实中的真实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