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眉山市罗平镇,有一座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报恩寺”。报恩寺历经800多年,仍然保存完好,是目前全国仅存可数的宋式建筑典范,是古代眉山人民智慧和眉山文明繁荣历史的实物形态的生动见证。报恩寺建筑对斗拱的运用,是宋式建筑达到了成熟和完美的标志,是当今研究古建筑结构不可多得的标本。
如果是论佛教文化的话,就应该去眉山仁寿县的牛角寨石窟,此地的大佛阁,观音堂和坛神岩上分布有石窟造像101龛,绝大多数为盛唐时期凿刻。这里一共有95龛造像,其中最为宏伟的是第44龛。该龛高16米,宽11米,深8.7米,龛内凿刻大佛半身胸像,佛头高6.6米,面部宽4.6米,佛像庄严浑厚,体现强烈的唐代造像特征。
在眉山市彭山县,进入汉崖墓沿石阶一直往上,或者绕着墓穴边走边往上,就能遇见梓漳宫了。梓潼宫规模虽不大,但集中展现了元、明、清木构建筑工艺,尤其是独特的斗拱做法,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已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丹棱八景”之一的丹棱白塔,位于丹棱城西l千米处。建于唐大中年间,丹棱白塔体现出强烈的唐塔风韵,历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诸多佳作,如明代状元杨慎所作《登丹棱县白塔寺塔与吕竿川同赋》。古塔在历史的长河中给予了人们以快乐和灵感,现今,它依旧挺立其优美的身姿,诉说那历史的遗痕。
位于眉山市东坡区永寿镇高丰村五组的报恩寺,始建于唐,几经损毁,改革开放以后,政府多次拨出专款进行抢救性维修,已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殿中左右两边还有两根柱子,上面各盘踞着一条飞龙。逢年过节也还有不少人来上香,香火很旺。
在眉山有一个关于蟆颐观的传说,传说这里是唐季杨太虚尔朱先生得道之所。道观历史悠久,在唐宋时期一直是眉州盛景,文人墨客争相吟咏,鼎盛时期曾是四川三大道观之一。这样充满仙气的所在才能称得上是历史文化建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