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镜一般有三种方法,即用早期镜直接翻模、用摹本仿照制模和碎镜拼接法。
第一种方法简单,制作较为容易。原镜花纹、铭文清晰、线条流畅,而直接翻模镜,虽然镜型相同,但往往纹饰、铭文模糊,线条不流畅,显得板滞。但是有些真镜,由于年代久远,制作不精,铭文、纹饰也较模糊。在镜型、纹饰、铭文相同的情况下,还需注意铜镜的铜质、镜体厚重。
用原镜作摹本仿照制模的,至少有两种情况,一是完全按照原镜纹饰图案、铭文仿刻于模范上,铸成的铜镜虽然型有异,但铭文、纹饰大同小异。二是虽然以原镜为摹本但铸镜匠师又加刻纹饰和铭辞,铸出来的镜子有的纹饰与铭辞时代不合,如明明是汉镜却加上明代镜中常见的铭辞;有的形制与纹饰不等。
还有一种既碎镜拼接法:即粘补铜镜,铜镜出土时完整的很少,多数都是破碎或缺损的,作伪者将破碎零片焊粘成一个整体,其缺损之处,则另用铜锈补上,凡其镜面不光滑而有绿锈的地方,都是添补之处。
各个时代仿镜的类型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种类型的镜子,不同时代仿制也有侧重点。
唐代仿镜: 唐代是否有仿镜?尚有不同看法。
宋代仿镜:有人认为宋不仿汉镜,也有人认为宋已仿汉镜,但主要是仿唐镜。根据所见资料,宋代确已仿汉唐铜镜。
仿汉镜:日光镜、昭明镜、清白镜、画像镜、规矩镜、龙虎镜。
金代仿镜:金代主要仿汉、唐、宋镜的图案。
仿汉镜:星云镜、四乳“家常富贵”镜、日光镜、昭明镜、规矩镜、四兽镜、画像镜、清白镜、龙虎镜。
仿唐镜:海兽葡萄镜最多。
仿宋镜:花卉镜、八卦镜、湖州无镜。
明清及民国时期仿镜: 仿古风气极盛,宫廷民间均仿,各个时期的镜子都仿。
仿战国镜:日光镜、昭明镜、规矩镜、盘龙镜、龙虎镜、双凤镜、画像镜、蟠螭镜。
仿唐镜:海兽葡萄镜、花鸟镜、弯兽镜。
仿宋金镜:人物故事镜、湖州镜、双鱼镜、铭文镜。
从以上各个时代仿镜的类型看,汉代的日光、昭明等铭文镜、规矩镜、画像镜、龙虎镜,唐代的海兽葡萄镜、瑞兽镜、花鸟镜,宋代的湖州镜、八卦镜等是后世仿制的重要镜类。其中汉代的日光、昭明镜几乎历代都仿。明确了各时代的仿镜,对于鉴别仿镜无疑划出了重点范围。
由于宋以后是我国铜镜合金成分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含锡量明显地减少,含铅量增多,锌的比例也加大。因此铜质、色泽均有变化。这应是辨别仿古镜与真镜的一个重要方面。
宋仿镜质地不如汉唐镜。质较软,黄铜质,黄中闪红。金仿镜一般比仿宋镜铜质略泛黄。明清宫廷仿镜虽然是黄铜质的,但明仿镜黄中闪白,清仿镜黄中闪黄。
品相有异。合金成分的变化,带来的质地和色泽的不同,也必然影响到铜镜的优劣。宋金信镜铜质粗糙,纹饰模糊,线条粗放,显得板滞。明清仿镜纹饰远不如汉唐精致,也汪如宋镜,这与日月明清仿镜含锡量大大减速低,含锌量大幅度增加有关。当然明清仿镜也有很好的。
形制不同。铜镜虽然一般不大,镜背面积小,但在这一小块天地中,各时代的匠师在纹饰、铭文、外形、划分纹饰的圈带、边缘、钮、钮座等各个方面花样翻新、极尽变化。我们对比不同时代的各部位的特征,掌握哪怕是微小的变化,也是区分真镜与仿镜的重要方面。仅举几例:宋仿唐菱花形、葵花形镜,唐代此类镜均为入出形,而宋代多六出形,即使是八出形,唐宋弧边曲度也不尽相同。
首先应该从铜镜的性质、纹饰、表现的内容等方面,对各时代的铜镜进行充分的了解。古代的铜镜传于今日的,均是出土的文物。所谓出土文物,不是指兵荒变乱的流落地中,大致都是墓中的殉葬之物。古代,墓葬必用水银,因此今日出土的铜镜必均受有水银的染变。但因铜质的优劣及水银的强弱,它的水银色也自不相同,有银色的、有铅色的。铜镜的质地晶莹,又先得水银沾染,年久入骨,满背水银,千古亮白,称为银背;如果先受血水秽污、再受水银侵入,其铜质复杂,则色如铅,年远色滞,称为铅背;还有半水银半青绿朱砂堆的,先受血肉秽腐,其半日久酿成青绿,其半净者,乃染水银,故一镜之背二色间杂也。铜镜以银背为上品,铅背次之,青绿又次之。如果铅背埋土年远,遂变纯黑,谓之黑漆背,此价尤其高,但这种颜色也较易伪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