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传统古朴的建筑都是中华上下几千年的历史文化的重要见证,多数建筑人也常常以自己能够铸造一座座气势宏伟,美仑特色的建筑而感到无比的自豪。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乃至名胜古迹的建筑都少不了石雕产品的身影,而且在石雕的摆放位置上更是严谨。虽然石材要比大多数古建材料坚固耐用,但是仍然改变不了人们精益求精的专业态度,在多数石雕产品在选材的时候都有讲三方面的考虑列为重点:成色、纹理、比例,这三点在石雕墓碑的材质选择上也是非常重要的。
专业的墓碑厂家在选择石雕墓碑的材料时,首先看的就是石材的成色。这并不是简单的看石材表面的色泽,在这个造假技艺非常高超的年代,人工石很容易给墓碑厂家带来不好的影响,严重影响石雕墓碑厂家的信誉,所以墓碑厂家在看成色是为了区别人工石和天然的石料。在石材的硬度方面人工石是无法与天然石料相比拟的,墓碑在加工的过程中对石料的要求是非常大的,太硬不利于开凿加工,太软也不利于加工,且太软不利于保存运输。因此,在石料成色的选择和鉴别上对墓碑石料采购人员来说也是一门很深的学问,更需要有丰富的石料鉴别经验做支撑,才能选出最适合制作墓碑的石料的成色。
在选择好的成色的石料以后就要着重看石料的纹理。主要就是看石材的裂痕,尤其是一些比较不明显的位置的裂痕,这些裂痕往往是导致雕刻过程中出错或是石材成品损坏的最主要因素,影响石雕墓碑的整体美感,从而降低墓碑的各方面的效果。因此,在石料纹理的识别上也是需要非常的细心、鉴别假纹理和真裂纹的区别,确保每一座墓碑所使用的石材都是最适合的且质量都是上乘的,避免在加工过程中或者成品的保存中出现意外。
最后,也就是最重要的,在看完成色和纹理之后就是要挑选好每一块墓碑构件的石材比例。所谓的石材比例即石料所用来雕刻雕塑的大小,还要将各个加工流程中必要的损耗考虑在内,尤其是在部分整块石头雕刻的石雕产品中,避免因为考虑不周到后面出现石料不够用的尴尬。在加工初期把握好各个部分石料的比例将会为后续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也省去了后续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风水情况,墓碑的左边称为龙边,是碑体重要的部位。这里要书写山向及山向线度、分金线。如“立癸山丁向兼子午二分用丙子分金。”其目的,为告示后人,即或遇到自然灾害的洪水冲刷,或战争破坏,后人仍可依碑上的风水情况文字,找到原来风水方向,重新立碑。:“(袁可立)葬之日为崇祯丁丑十二月二十七日,墓在郡城南,去祖茔二里许,即勅建之茔道,旨同隧者也!”籍贯,在移民较多的公墓里,尤其客死他乡的人,在墓碑的左、右角最显眼的部位,都要刻上原籍的省、市、县名,也有的只刻地区和村名。这是对故乡的眷恋,也为后人及亲友扫祭时,寻找墓位提供了方便。“按状:公讳可立,字礼卿,别号节寰。先世居凤阳,始祖荣,国初以战功屡调坚城卫百户,即今睢阳卫也。遂徙于睢,代以德望著。”
立于坟墓前面或后面的石碑称为墓碑。墓碑石即是墓地的石质装饰物品的统称,墓碑上一般镌刻着关于逝者的信息,其姓名、生卒年分、生平事迹等。中国人对逝者的祭奠活动重视非常,立碑又是祭奠活动的主要活动。而且,墓碑的设计在追求美观的同时,亦要考虑到风水学,作为坐山与朝向之间的媒介,协调五行,趋吉避凶,使得穴场更为有效地发挥庇护子孙的作用。石雕墓碑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不管是其形制、绘画技艺、书法字体亦或是雕刻技艺以及碑记的内容都是积淀了浓厚的文化底蕴。石雕墓碑的作用可以总结为4点:一是对故人的缅怀,追思;二是对逝者的一种美好的希冀;三是为了传宗接代,了解自己的辈分及来历;最后就是生者的一种心灵的慰藉,希望以此来祈祷自己与家人的平安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