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士道的文化是怎么输出出去的呢?嘻嘻,其实,武士道这个词,是出口转内销的产物,是洋人先这么叫,然后日本人一看这个名字不错,所以也就这么叫了。所以。。。武士道本身就不仅仅是东方文化圈的东西,更多的是西学碾压过来时,携带过来的给任何事物起名字,贴标签的风气,被一心要赶快脱亚的日本人学习使用了而已。事实上,如正气歌中所讲的哪些文化符号,东方文化是很难象洋人那样下定义,贴标签,划范围的。必须要这么做的话,我们先看看日本人做的怎么样。首先武士道这个东西,日本人早期是有所觉悟的,他们提到了武士道和中国儒学的巨大不同——即无条件的忠诚。
儒学是从孝开始的,到了国家层面的忠,社会层面的义,就出现了妥协性,譬如君视民如草芥,民视君如寇仇——武士道恰恰反对这个东西。日本人认为,对于主君,尤其是自己的武士团,是必须无条件效忠到死的。老板再混蛋,你都不能叛。这个东西到了幕末动荡时,发挥了巨大作用,各路武士团风起云涌,做大的地方武装推倒幕府,然后进入东京的各地利益巨头捧出天皇,决心现代化,顺理成章嫁接国家主义,从对集团的忠诚,上升到对天皇和国家机器的无条件服从。武士道无非就是这么个东西。这东西帅吗?帅。日本人在资源紧缺,竞争酷烈的日子里,把残酷变成了美学。
从天下引申出另一个中国元符——江湖。从天下这个混沌的,无极的概念开始,万物繁衍,鸟兽多而人类少,这是韩非子讲的上古故事。人类多了,终于发生了兼并战争,黄帝横扫了蚩尤,夏启建立了家天下,无极就生出了太极,天下这个概念,分裂为庙堂和江湖的对立统一,即朝和野的分立。
所以,中国人一直有两个选择,在朝在家,是儒是法,在野在市,是道是墨。绝对的忠诚是不可能的,随便找出一个文化符号来代表中国,是不现实的。进一步讲,作为整个东亚文化的母体,天朝一开始就是个设立了科学检测站的热带雨林,这样的宏观系统,必然不可能有万世一系,想从整个中国大地上提产出一个文化符号来代表华夏民族,要么整个符号太凶残,要么,就干脆提不出来。
对外成功输出的案例很多,最为人所知的是洋大人拍的《最后的武士》。里面集中讴歌的武士们对集团,地方领主,地方领主老大对天皇的无条件服从,美感爆表。但是。。。。但是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要落后得多,而且历史和日本也大不相同,我们有个奇葩的概念叫做——天下。苍天之下,万物繁衍,这是中国叙事的开始。繁衍和父子关系,产生的孝道和儒学,在诞生的战国时代,其实非常灵活。儒生自己对孝道的看法是这样的,小杖则受,大杖则走。你看,对付老爹都如此变通,那对待主君和老板,自然就更加灵活。这一切归根结底是因为——我们的世界比日本要大呀。心里不爽反了老大,在日本是没有活路的,但是在中国,有无数个梁山欢迎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