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铜或青铜铸造,表面鎏金、可移动的单尊或组合式佛造像,俗称“鎏金铜佛像”。这类佛像的生产,当初是供宫廷、寺庙等所使用的;它的出现始于东汉,盛什么是 金铜佛像? 行于隋唐,延续至清末民初。如今,金铜佛像仍然被亚洲广大地区的信佛人士所供奉,同时亦为收藏家所珍藏。金铜佛像具有若干种,常见的如释迦牟尼、观音、文殊、普贤、天王、度母等。目前在各地的古玩商店,仍能发现一些历代金铜佛像,常令收藏爱好者真假莫辨。 对于金铜佛像断代和鉴定,是一件较为烦难的工作,但如能加以科学考证分析,还是可以识别其真赝的。在此,对历代金铜佛像的识别特征作一般性介绍。无论从史籍记载还是考古遗物发现,佛像早在东汉即传入我国,并有佛像遗留,但作为供养礼拜的佛像,自五胡十六国时代,方可算作起始。东汉是我国金铜佛像制造的起步期,这一时期的金铜佛像制作大都简洁,尺幅较小,坐像多而立佛少。佛像方脸,面相平和,头发平直或挽高发髻,多数还带有磨光肉髻,结跏而坐,双手重叠,或手施无畏印,双目下视,表情平静,有的略带微笑。服饰多为通肩大衣,纹路深刻流畅,给人以朴实无华之感。金铜佛像的重要性和珍贵性是其他艺术品无法替代的。反观目前的艺术品市场,皇帝把玩的东西已经值好几亿了,金铜佛像却只卖到几十万、几百万元,可见,金铜佛像的上涨空间非常大。
目前市场上,不管是拍卖行还是古董店,其经营的金铜佛像年代不会晚于明清,民国以来国内很少有优秀的金铜佛像艺术品产生,而且对行家来说,越老的、越稀有的东西越有价值。但如果因此断定近代佛像没有市场,那就大错特错了,如果大家一味追逐过去的东西,那新的东西谁来创造?每个历史时期都有不同的对美的认识和理解,为什么一定要去追求过去的美,而忽略当下真实的美呢?新佛像集过去所有时代的精华于一身,并且更加符合当代的特点。现在一般的白领是买不起古佛像的,收藏古代佛像的藏家也确实非富即贵,但我觉得艺术品不一定只有富人才能玩儿,我想让所有的人付出有限的资金就能获得同等的快乐。
近年来,佛像完全脱离过去人们眼中的杂项圈子,变成了广受关注的独立品类,各大拍卖公司都将其列为重要拍品,纷纷推出拍卖专场行从而引起了很多人对佛像的关注和兴趣。金铜佛像在拍卖市场可谓大放异彩,受到了各路藏家的极力追捧,成交价格也屡创新高,在2006年香港苏富比一场秋季拍卖会上,一尊明永乐鎏金释迦牟尼坐像竟以1.2359亿港元成功拍出创下中国佛像艺术品迄今为止世界拍卖最高纪录。由此可见,金铜佛造像有着广阔的投资前景和升值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