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七世纪的时候,有一位在文学界产生了重要影响的人物,他创作了大量的戏剧作品,为人们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这个人就是莎士比亚。因为他的成就非常突出,所以人们对莎士比亚的评价也总是非常之高,那么人们对莎士比亚的评价到底是怎样的呢?
在谈起莎士比亚的时候曾经有人说过他是那个时代的灵魂,也有人认为他并不是只属于那个时代,而是对于千秋万代都十分重要的。十九世纪之后出现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而莎士比亚也开始走向了全世界的各个角落,雨果等著名文学家在和古典主义进行争夺的时候,都曾经依靠着莎士比亚的旗子,向人们宣传他的思想和见解。而雨果对莎士比亚的评价则是认为,他是一种降生在世界上的天才,所以才让世界上的艺术以及哲学等许多方面都出现了焕然一新的现象,他身上的光芒永远照耀着人们,这是没有尽头永远不会结束的。
就连马克思都曾经在评价莎士比亚的时候说过,他在自己的心中占据着独一无二的重要地位,没有任何人可以和他相比,更不可能超越他。所以也有人认为在马克思进行思想研究的时候莎士比亚是他最好的精神伴侣,他也为马克思的思想提供了先例和大致的模型。不管怎么说莎士比亚的成就并不单单体现在文学创作上,他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是无可替代和超越的,也是永远存在的。
莎士比亚是一位多产的文学家,他创作了许多的戏剧和诗歌,直到现在他的作品依旧活跃在舞台之上,为人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在莎士比亚的作品中人们总是会感受到乐观的人文主义,同时也会深深地被情节以及人物的感情所感动,这也和莎士比亚写作风格有关,那么莎士比亚写作风格是怎样的呢? 莎士比亚写作风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最开始的时候他创作了许多的喜剧和诗歌,而那个时期他的风格是比较常见的,不管是语言还是角色都是非常标准的,并没有自然而然地散发出来。在诗歌方面还蕴含着一些巧妙的构思,而语言方面则是偏向于华丽,这种风格比较适用于演员的朗读而不是平时说话。不久之后莎士比亚的风格开始有了一些自己的特点,例如《理查三世》中的独白就是比较特殊的,还充满了角色的自我意识。尽管莎士比亚的风格逐渐从传统风格转变过来,但是却并没有一个作品风格是特别明确的。到了1590年之后莎士比亚写作风格开始更加自然,他已经了解了隐喻以及象征的需要,那个时候他的诗歌习惯于无韵诗,也就是有时候诗歌并不是押韵的,但是句子都是非常优美的,直到后来莎士比亚精通了这种风格之后才再次发生转变。自从《哈姆雷特》之后他的风格变化更多,尤其是一些悲剧变得更加有感情,情节变得更加紧凑和明快,变化是非常自然的,而在结构方面则是比较复杂的。
在文学领域,莎士比亚贡献最重要的就是将很多的旧剧本、小说和民间故事等,用当时通用的一种写作方法写出来,但他的词汇极其丰富,对人物的刻画非常的深刻鲜明。而且他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人物的语言各有特色,使他的作品在剧院有更好的诠释。莎士比亚的创作分为前、中、后三个阶段,而且紧贴社会背景。比如在前期,英国在战胜西班牙后,莎士比亚的理想人文主义情怀处处体现在他的作品中,所以这一阶段他创作出脍炙人口的四大喜剧。而在中期,随着英国社会的矛盾越来越深,莎士比亚的作品风格也开始转变,他开始往现实主义发展,创作出有高尚情操和牺牲复仇精神的四大悲剧。
在英语文学方面,莎士比亚贡献的两万多的英语词汇,这些词汇虽然数量有限,但是却有着深刻的含义和独特的意境。在莎翁之前,英文只有一万多的词汇,但是在他之后,英文词汇到了三万多。在当时的社会,他不仅为作家们提供了更多、更丰富的词汇来表达自己的意思,也为他的大批读者带来了心灵和精神的寄托。莎士比亚贡献的那种对理想的抱负情怀,对腐败社会的批判与讽刺,深深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他不是只埋头写作的人,还是与社会底层人民休戚与共的人,他用自己的作品为自己呐喊,为社会呐喊。
有人评价莎士比亚,认为“人人都能在莎剧中看到自己命运的镜像”:一方面他是“时代之灵魂”,所有当代的冲突和变革,如地理大发现、以及观察世界新的方式或者新技术新发明,在莎剧中都有所反映。但与此同时,他从来不把自己限制在特定的历史框架之内,会去探究的是人类社会和人生的根本问题,因此他在任何时代都能得到共鸣。
《莎士比亚的动荡世界》书中多次提到了这样跨时空的共鸣。曼德拉就把自己的名字签在了《凯撒》中关于勇气与死亡的段落旁(“懦夫在未死之前,就已经死过好多次,勇士一生只死一次。”),而这部伪装版的莎士比亚全集在为抗争种族隔离而囚禁的斗士的监舍中传递。
4月23日开始,在四公里长的泰晤士河沿岸,莎士比亚的环球剧院持续上演37出戏剧的十分钟浓缩版,而在过去两年到200多个国家巡演的莎剧《哈姆莱特》也将回到环球剧院上演最终的一出。
时代的灵魂,世界的莎剧。
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文学巨匠之一,在52年的生涯中,他为世人留下了37个剧本,一卷14行诗和两部叙事长诗。他的剧本至今还在世界各地演出。本·琼森称他为“时代的灵魂”,马克思称他是“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莎士比亚:时代的灵魂》一书作者借助伊丽莎白时代的历史与文化,深入地探索了莎士比亚的戏剧人生及其内心世界。开篇以一副大的画卷来展示当时的英国都铎王朝,用极其生动的描绘带领读者走进伦敦社会,了解那里资本主义、法庭、人口爆炸、流行病以及艺术与剧场。之后将目光集中在莎士比亚以及他的诗剧人生上,须臾不离其所处时代的历史语境。在解读每部戏剧时,作者依据其可能的创作年代,为理解莎士比亚的人物、主题和戏剧来源提供了新的历史性眼光,可谓从全新历史角度生动地呈现了莎士比亚的艺术人生,再现了16世纪的伦敦百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