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力》曾完全颠覆了我对自由的想法,这本书是心理学界的经典畅销书,以前因为名字便一直没有看,看完后,我的观点就被彻底颠覆了。
你以为你的选择都是自由的,都是自己做出的选择?不,其实都是被别人影响的让你做出的选择,《影响力》提到了七个武器,分别是:对比,互惠、承诺、社会认同、喜好、稀缺和权威。我从中挑选几个让你感受一下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被人套路的。
承诺:如果你积极地,公开地和经过一番努力后自由选择做出的承诺,你更会执行下去。
明白了这个概念以后我们就明白了为什么有些协议需要你自己签字而不是别人签字了,因为当你签了字,就代表这是你做出的承诺,日后你不会再好意思反悔的;
再比如你公开和别人打赌,如果输了你也要去执行,这就是因为承诺的力量再驱使你,让你去行动。
稀缺:稀缺是一个很关键的概念,明白了这个概念以后,你就会发现世界上很多东西都是稀缺的,相信你是明白稀缺的意义的,越是不可得到的东西,我们就越想得到。
商家便利用这个效应,写出“数量有限”“只剩下最后一件了”还有“截止日期”等等,这些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到你的判断;有的人想要我们动一个东西,就有可能会说,不要动,但我们就是要动,恰好满足了他的愿望。
为了方便你理解,并没有说出是什么原理,以及没有说一些过于复杂的效应,这些仅仅只是很简单的效应,如果你把这本书看完,你就会发现人是做不到绝对自由的,身边的种种信息,都会影响到你,我们看完这本书目的是要尽可能做到减少被别人影响的机会。
我是大头书生,一个每年读书100本,一读书就头大的阅读者。
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颠覆历史观。
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因为我个人喜欢魏晋了。
其实我的启蒙书籍是郭敬明的《幻城》 那时候读初一 看惯了带拼音版的四大名著 看了这本书以后惊为天人 同一时间还有韩寒的《三重门》 虽然现在慢慢对他们无感 但是必须感谢他们将我带进更大的阅读世界。
高中以后几乎都是看些主流的书了 安妮宝贝 张悦然 七堇年呀什么的 看多了觉得没有意思了 高中后期喜欢台湾的几个作家 张晓风 白先勇先生 简桢 等
大学有大图书馆 看得史书比较多 《全球通史》(写得很有意思 不会让人觉得枯燥)
然后就是民国时期的几位老先生的书了 吕思勉的《中国通史》上面钱穆和陈寅恪的等等
虽然阅读爱好阶段性的在变化,但是一直在看安妮宝贝的书 个人觉得她后期的书真的很不错。
最近在研究《山海经》。不得不感概造物者的伟大。
最喜欢的几本书:
《红楼梦》《国史大纲》《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春宴》《草房子》《全球通史》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白先勇《游园惊梦》《瓦尔登湖》《追风筝的人》《山海经》
喜欢的几本言情:唐七的文风很符合我的口味了 都好看 然后桐华的《长相思》也不错 然后忘记了 这两位给我的印象实在太深刻。
曾子墨的自传 《墨迹》。
大学时候爱不释手的一本书,翻到书页都卷边了。现在偶尔还是会翻看。
很多人都知道曾子墨是凤凰卫视的主持人,估计很少人知道当年她在常春藤盟校达特茅斯学院的那段生活以及后来在摩根大通的那段日子。
很多人不能理解为什么她放弃华尔街光鲜亮丽的工作和生活去当一个主持人,正是书中的那句话,给了那个时候同样处于人生选择的我极大的勇气——
“我为什么要用生命去点亮别人照在我头上的光环?”
或许很多时候我们喜欢一本书或一个事物甚至一个人,都有一个简单到极致的原因,就在你需要温暖、或者勇气、或者领悟的瞬间,它给予你了,就喜欢上了。
墨迹对我来说,是非常特殊的一本书。
当然里面的精彩之处还有许多,看到这个题目,忍不住想留言,希望可以把这本值得推荐的好书分享给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