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在人体中昼夜不息地流动着,正是由于血液的流动,人才能够活着,因此在文学作品或其他艺术品中,红色有时就成为血液的代表物而用以象征生命或生命力。在小说的世界里,要想描述出一个惊心动魄的场面,就用人的鲜血来渲染。在电影和戏剧中更是如此,如果没有鲜红的血,戏剧的情节就不会那么动人心魄、扣人心弦。现在,世界各国通用的危险信号都是和血一样的红色,这和血的颜色是红色这一事实有着密切的关系。
但是,血为什么会是红色的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只有深入到人体的血液细胞中去才会找到答案。
到底是什么成分构成了血的红色呢?
如果我们把从人体中采出的血液加入抗凝剂后,再应用离心分离器,可以很容易地将血液分离成红色的固体成分和黄褐色的液体成分(称为血浆)。显然,红色成分是存在于固体成分之中的。
当我们把这种固体成分放在显微镜下来观蔡时,可以发现它是由三种不同的细胞混合在一起的。它们分别被称为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在1立方毫米的血液中,它们存在的浓度分别为450~500万个、6000~8000个和30~50万个。我们还可以根据这些血细胞成分比重之间的差异,采用精密离心分离法做进一步的分离,这时就可以看出红色成分是存在于红细胞中的。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血红细胞。
氧合血红蛋白为红色,脱氧血红蛋白为紫红色。动脉血和静脉血的颜色,就是这种颜色的反映。由这种Hb的颜色所染成的红色血液,在所有脊椎动物体内不断地循环着。
Hb是由叫做珠蛋白的蛋白质和叫做血红素的低分子铁络化合物所形成的复合物,氧与中心铁原子相结合,这种血红素是血液颜色的来源。通过血红素分子中的卟啉环上的一电子和铁离子的d电子体系对于电磁波的吸收,使它在可见光区域出现几个特征吸收谱带,尤其在415~430纳米的位置上,存在着分子吸光度为1.3X105摩尔-17厘米-1左右的强吸收带,称为索雷特带。
老化了的红细胞由肺脏等加以破坏,Hb也被分解。作为血红素分解产物的尿胆素原和尿胆素,则成为粪便的成分被排泻到体外。粪便的黄褐色就是来源于这些物质。如果只问血为什么是红色而不问粪便为什么是黄色,那就未免有些不公平了。
这是因为人的血液里有大量的红血球,红血球 里充满了含铁的蛋白质--血红蛋白,血红蛋白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当它吸取新鲜的 氧气时,带铁的血红蛋白与氟结合;就使血液变成红色。)也许你会奇怪,铁与氧结合 会变成铁锈,为什么人体中的铁不会生锈呢?原来,血液中的铁被"锁"在血红蛋白的 复杂结构里,可以吸取和放出氧,却无法与氧发生化学反应,因而也就不会生锈了。
血液的颜色决定于红细胞,红细胞内含有橙红色的血红蛋白,因此血液呈红色。含氧量多的血液如动脉血,呈鲜红色;含氧量少的血液如静脉血,呈紫红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