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果是法国民族诗人、剧作家、小说家、政论家和文艺理论家,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他的创作活动长达60余年,对整个19世纪的法国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用法国著名哲学家萨特的话来说,雨果是法国“极少数的真正受到民众欢迎的作家之一,可能是惟一的一位”。在漫长的创作岁月里,雨果写了大量的诗歌、戏剧和小说。
他的作品描写了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罪恶,反对贵族和教会的专制统治,歌颂人民群众的斗争精神,饱含着爱国主义的激情,在法国和世界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至今仍是世界文坛的一份宝贵遗产。
雨果一生追随时代步伐前进,是法国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作家,也是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从小崇拜法国早期浪漫主义作家夏多布里昂的雨果,几乎经历了19世纪法国的一切重大事变,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和以爱制恶。雨果是一位充满战斗精神的诗人,他曾以《处罚集》、《凶年论》等气势恢宏、感情奔放的动人诗篇,吹响了反对帝制、歌颂光明的斗争号角;雨果曾经用自己的著作和朗诵诗歌的报酬买了两门大炮,并捐献给国家用以抗战,表现雨果自身的崇高爱国精神。雨果继承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以来进步的思想传统,是一位杰出的民主斗士,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卓越代表。罗曼·罗兰曾如此赞扬过雨果:“在文学界和艺术界的所有伟人中,雨果是惟一活在法兰西人民心中的伟人。”波德莱尔曾说:“只要大家设想一下如果没有雨果,法国诗歌会是一副多么可怜的样子。我们就不能不把他看成一个罕见的、天上来的人,这种人在文学方面拯救了大家。” 并说他是“一位超越国境的天才”。保尔·瓦莱里称赞雨果说:“雨果是力量的化身。只需探讨一下在他周围出现的那些诗人,为了能在他身边站稳脚跟,不得不另辟蹊径,便足以估量出他的价值来了”于勒·勒纳尔称赞雨果说:“雨果的技巧不同凡响,对他的天才并无妨碍。”阿兰说:雨果是这样一个罕见的人,他永远以自由为本,犹如自由是一切美好事物之源。
1862年,雨果的长篇小说《悲惨世界》问世,书中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尖锐矛盾和贫富悬殊,描写了下层人民的痛苦命运,提出了当时社会的三个迫切问题:贫穷使男子潦倒,饥饿使妇女堕落,黑暗使儿童羸弱。猛烈抨击了资产阶级法律的虚伪。小说受到全世界人民的欢迎。因为伏尔泰代表了他那个时代的“精神”,像英国的莎士比亚和德国的米勒一样,他们都是“孤独”的人,都是一个时代的代表和终结者!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1802年2月26日—1885年5月22日),法国作家,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一生写过多部诗歌、小说、剧本、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在法国及世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雨果一生的创作时期长达六十年之久,是个多产的作家,也是个多产的诗人。他前期的创作,基本上是站在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立场上,同情人民疾苦,希望通过改良社会,解决矛盾。后期创作有一定的现实主义因素。创作主调:赞颂真、善、美,鞭挞黑暗、丑恶、残暴。他曾因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而给那个将军写信,谴责他们。他是个伟大善良的作家。雨果的创作历程超过60年,其作品包括26卷诗歌、20卷小说、12卷剧本、21卷哲理论著,合计79卷。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九三年》和《悲惨世界》,短篇小说有《“诺曼底”号遇难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