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高鹗续写的结局,紫鹃后来跟着惜春一起出家去了。”惜春听了,收了泪,拜谢了邢王二夫人,李纨,尤氏等。王夫人说了,便问彩屏等谁愿跟姑娘修行。 彩屏等回道:‘太太们派谁就是谁。’王夫人知道不愿意,正在想人。袭人立在宝玉身后,想来宝玉必要大哭,防着他的旧病。岂知宝玉叹道:‘真真难得。’袭人心里更自伤悲。宝钗虽不言语,遇事试探,见是执迷不醒,只得暗中落泪。王夫人才要叫了众丫头来问。忽见紫鹃走上前去,在王夫人面前跪下,回道:‘刚才太太问跟四姑娘的姐姐,太太看着怎么样?’王夫人道:‘这个如何强派得人的,谁愿意他自然就说出来了。“紫鹃道:’姑娘修行自然姑娘愿意,并不是别的姐姐们的意思。我有句话回太太,我也并不是拆开姐姐们,各人有各人的心。我服侍林姑娘一场,林姑娘待我也是太太们知道的,实在恩重如山,无以可报。他死了,我恨不得跟了他去。但是他不是这里的人,我又受主子家的恩典,难以从死。如今四姑娘既要修行,我就求太太们将我派了跟着姑娘,服侍姑娘一辈子。不知太太们准不准。若准了,就是我的造化了。‘”由此可见紫鹃跟着惜春出家,一是因为黛玉的死,而伤怀不已。二是因为通过黛玉看透了世间的冷漠黑暗,在惜春勘破世俗上看见了黛玉的影子,因此希望一起出家。三是紫鹃和黛玉真正的情谊,好似亲人姐妹,贾府间接害死了黛玉。紫鹃心里定是有怨恨的,可是又因为主仆之分,而不能显露出来。在贾府一刻也不想呆,在这种情况下,跟随惜春出家,可以说是最好的选择了。
和其他红楼梦中的大丫鬟相比,紫鹃不象老太太身边鸳鸯那么不可侵犯,没有宝玉身边袭人的心机乖巧、得宠上司,没有凤姐身边平儿的威严能干、面面俱到,也没有薛家香菱的文采可人。一开始紫鹃的形象是如此模糊,记忆中,曹公似乎都没有对紫鹃有过任何外表方面的描述。但紫鹃的人物形象,却随着故事的发展越来越丰满,成为了红楼众丫鬟中,最令人难忘的一位。
黛玉在贾府是寄人篱下,除了老太太之外无人真心照顾。在大观园黛玉无权无势,为人又性格怪癖,多愁善感,与众不同。别人都看不懂黛玉,有时候甚至连宝玉也不知该如何是好。当众人都悄然而退的时候,自始自终,只有慧心的紫鹃时时刻刻陪伴在黛玉身边,体谅她的一颦一笑,一泪一愁。在这个如冰雪般冷酷的茫茫世俗荒野中,紫鹃与飘零的孤雁黛玉,结成了生死姐妹。紫鹃深知自己姑娘的心事,黛玉的生命和幸福,与宝玉密切相关。在宝黛之间,紫鹃扮演了一个有心、可爱、天真顽皮的红娘。为了看看宝玉的心思,紫鹃时不时还试探一下宝玉,闹得宝玉疯疯傻傻,大观园鸡飞狗跳。连薛姨妈等人都看出了她的小心思。可叹天不随人愿,她的一片心血付诸东流,黛玉宝玉终究无法红尘结缘,最后人天相隔。只留下紫鹃一人含泪感叹。高鄂的续书中,黛玉焚稿临终前对紫鹃的描写,可谓是续书中的精华。作者把紫鹃看到黛玉病情加重及众人冷漠后的悲、急、怒、怕,表现得淋漓尽致。当老妈子来叫她去伺候“掉包计”中的宝钗,紫鹃含泪咬牙拒绝,让读者看了大为快慰。
在黛玉仙逝后,紫鹃成了人世间的一只孤雁。在书中出场的很少,但每次出现,她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让我看得目不转睛。为了自己死去的姐妹,紫鹃选择了生存。在她心中,生存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让大观园的众人,无论对黛玉之死心中有鬼、有愧、还是伤心,要他们永远记住黛玉的存在。声声啼血,似精卫填海,日夜不停。一片忠心,如日月星辰,光耀环宇。
正当大观园为惜春出家闹得天翻地覆之时,紫鹃又一次走到了众人之前,在一番痛彻心肺的诉说之后,她决定抛弃人间的一切,寻觅清静天和。紫鹃的话语和最终的决定,就连已看破红尘的贾宝玉,听了禁不住为之一阵心酸。一篇啼血之声,从此飘然远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