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在生活中,无论是出于爱好还是无奈,我们经常会遇到写一些东西的需要。而有的人喜欢写作,就觉得,很多词句可以信手拈来,但很多人都不是很喜欢写作就会因此而感到困惑和烦恼。关于如何才能写好文章,让自己的文章吸引人。其实,在我看来,并没有唯一的答案。看一本书就好像翻阅一个人的人生,而人生在每个人的眼里都不一样。常言道,一千个人的眼里有一千个林黛玉。我们会因为自己的喜好而选择自己喜欢的文章,根本就不会有什么固定的答案。我觉得,文章的确是有好坏的差别,但如果要说吸引人,那还真的就是因人而异。
别的不说,比如说,享誉中外的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即便它包罗万象,内容丰富,但依旧还会有人不喜欢,可能因为看不懂,也可能是因为就是单纯的厌倦。但无论有人喜欢还是不喜欢,都难以掩饰它在文学史和年代史上的光辉荣耀。这就是优秀作品所具有的特性。所以,想要写好文章,第一点就是要明确自己的文章绝对不取悦于任何人,哪怕是为了吸引人,我们也要去写出自己的风格来吸引人。具备这样的意识之后,其次,才是那些写文章时的一些小贴士和需要注意的地方。比如说,古话说,题好一半文,可以先从起一个好名字开始,以题夺人眼球,让自己的文章引人注目。再者,学会一些特定的写作技巧,都可以让你的文章熠熠生辉。但我觉得无论怎样,都要让你的文章包含你自己的思想,就像人身上的灵魂一样,只有这样,你的文章才能吸引人。
首先就是选材的问题了,现在的大众们因为各种信息层出不穷,各种新闻反反复复的播,多到让你心烦,审美也实在是有些疲劳,很多时候读文章都像是吃快餐一样匆匆而过,转眼就忘。
所以你的题材一定要契合现代人的口味,最好是那种耳熟能详,或者耳目一新的东西,大部分观众对于这两种题材都是比较感兴趣的,像那种比较中庸的东西就不用写了,因为网上随大流的人是在太多,别人甚至一看到你的标题都下意识的不想接着往下看。
第二个就是标题的问题了。俗话说一个好的标题就是一篇好文章的一半,就像是那本《禅与汽车维修一样》,名字就足够吸引人了,让人不忍打开一看。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名字也不能起的太奇葩,否则就是稳稳的烂文章了,送给别人都不会看的。
除此之外,图片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毕竟,图片相对于纯文字来说要直观的多,读者们也是一目了然,很容易就把握住中心思想。而且大部分人其实看图的兴趣要大于读文字的兴趣的,毕竟还是那句话,没有人愿意为了和自身无关的事情去耗费大量的时间。所以一张和文章中心契合的图是很关键的。
最后那就是文笔了,好的文笔和平庸的文笔大众一看就能分辨的出来,基本上看个开头一两句话就能直接决定还有没有读下去的必要了,所以在整篇文章中不时加入几句高水平的句子也是很有必要的,这将直接决定了读者能够将你的文章读到哪一部分,尤其是在开头和结尾,绝对的重中之重。
个人觉得一篇好的文章必须是能打动人的,能引起共鸣,并且还必须是生活素材,因为大家同时都能经历过的才能深有感触。
高中的时候就很喜欢写文章,那时候喜欢用文绉绉的文字来点缀文章,以为这样会使读者感觉起来是一篇词藻华丽的文,可是殊不知,却让内容空洞平凡,一点都吸引不了读者的注意。
然而可能随着年龄的增长,反而却喜欢用平凡的文字写写自己的经历,发发牢骚。有次在朋友圈里写了一篇文章,有个朋友评论说你的文字平凡却感动人,从你的文字里看出另外的一个自己。
我想并不是我写的文字多么好,只是我写的都是我们经历过的事情,才能让你感觉到哦,这简直写出了我的心声,原来所有的人都与我有着同样的困惑。
有段时间到处转发一篇文章马航的,说一个妻子在等着她的丈夫回来,里面的文字触动了我的心,并且还哭了起来。
虽然我没有经历过与她一样的事情,但是却体会到了一个身为妻子的渴望以及无奈,看了底下的评论,纷纷留言也是与我一样的感受。
文章不需要那么华丽的语言,也不需要发生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有时候生活上的一些小细节都能写出一篇好的文章,灵感来源于生活。
热爱写文章的人从来都不会用写作技巧,也不会模仿着作家写的,只会用自己的平常的写法就写出来了,真诚,能感动人的文章就是一篇好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