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男截观音,女戴佛”的说法,许多人都认为是一种封建迷信。但尽管如此,现代的一些年轻人在佩戴玉器吊坠的时候,也非常遵守这种传统的说法。一来是长辈们的嘱托,二来是因为人们都认为玉是有灵性的,古人根据多年的经验所总结出来常识,必然有一定的根据。另外也有人认为,古代“男戴观音女戴佛”的说法其实就是为了互补,并没有什么特别严格的讲究。真正的古玉大多都出土于一些古代墓葬,古人认为古玉上面有血气,有些古玉里面可能承载着主人的恩仇,如果现代人佩戴一枚有血气的古玉,很有可能把原主人的恩仇延续到现在的主人身上,甚至还有可能会带来灾难。 一旦戴上的玉器吊坠之后,就不要轻易摘下,除非是洗澡或者睡觉的时候。此外,玉器也需要经常擦拭,不要让玉器的表面有污渍。如果不小心使玉的表面沾上了水渍和其它污渍,好及时擦干净,不然会被人为是对玉的亵渎。 因为玉是有灵性的,它只认唯一的主人,如果别人把曾经佩戴过的玉送给你,好婉言谢绝,如果接受了别人送的玉器吊坠,也不要佩戴。因为玉只会庇佑他原来的主人,还会把原来主人的一些霉运,转移到你的身上。佩戴玉器吊坠一般有哪些讲究,以上已经为大家解答,但是以上的说法也仅供参考,毕竟信则有,不信则无。除了玉之外,钻石也是受欢迎的珠宝之一,一枚璀璨的钻石戒指,不仅是爱情的见证,更是一生一世的爱情。
玉器(JadeWare),即使用天然玉石加工制成的器物。中国早在八千多年前就有了玉器,并不间断地延续到现在。玉器的出现是远古石器的延续与创新。玉器与石器的区别在于质地和加工方式的不同。未经人加工过的天然玉石是玉料,《说文解字》称:“石之美者谓之玉”,凡美石制品均在玉器的范围。但美石的玉多为交织结构的透闪石和阳起石,不同于可以敲击成形的石料。因此古玉器的出现,在于新石器时期晚期的中华古人创造了使用解玉砂琢碾加工玉石的方法。古玉器是人类古代文明里中华文明所独有的器物。
因古代碾法已经失传,以加工方式区分,用碾法制作的玉器均为古玉器,而凡使用电动金刚工具等现代技术加工的玉器称为新玉。中国玉器自史前出现起,即是最高规格的器物,主要用作礼器和配饰。有祭祀天的玉璧,祭祀地的玉琮,有祭祀四方的圭、璋、琥、璜。史前典型的玉器见于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等。现代玉饰的品种款式多种多样,有:各玉珠串、各玉手镯、各玉发夹、翡翠挂件、套装饰品、各玉戒指、金镶玉品、各玉腰带等琳琅满目,除岫玉、玛瑙、密玉等玉料外,还采用翡翠、青金、鸡肝石、孔雀石、东陵石、珊瑚、水晶、芙蓉石、木变石等等玉石原料。规格款式不断翻新,单珠串就有平串、宝塔串、花色串、异形串、随形串等等。这些珠宝玉饰通过精心的佩戴,会给人们的生活、衣饰起到珠联璧合的效果。
翡翠在中国明确地称为硬玉,可能始于宋代。而汉代张衡的《西京赋》、班固的《西都赋》以及六朝徐陵的《玉台新咏诗序》提到的翡翠都有可能指软玉中的碧玉,而非硬玉。正因为硬玉在唐代已不可考,故李善注《文选》、颜师古往《汉书》均未尝及之。英国历史学家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三卷中称:在18世纪以前,中国人并不知道硬玉这种东西。以后,硬玉才从缅甸产地经云南输入中国。前不久,苏联地质学家基也夫林科也指出,缅甸度冒、缅冒、潘冒和南奈冒的次生翡翠矿发现于1871年,至今已开采了一百多年,仍未采空。缅甸乌龙江河谷的原生翡翠早在13世纪(宋末至元初)已经采矿(见《国外地质科技》)。而中国从宫廷珍藏和出土文物中尚未发现明朝以前的翡翠。因此,中国人何时称硬玉为翡翠,缅甸翡翠何时输入中国,一直是未弄清楚的历史之谜。我们期待考古工作者能有新的发现,来解决这一历史悬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