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堂智愚(1185一1269),号息耕史,明州象山人,俗姓陈氏,母郑氏。16岁依近邑之普明寺僧师蕴出家,先后在奉化雪窦寺、镇江金山寺、嘉兴兴圣寺、报恩光孝寺、庆元府(宁波)显孝寺、婺州云黄山宝林寺、庆元府(宁波)阿育王山广利寺、临安府净慈寺等地修行、住持。
度宗咸淳元年(1265)秋,奉御旨迁径山兴圣万寿寺,为该寺第40代住持。咸淳五年(1269)卒,年85。《续臧经》有《虚堂智愚禅师语录》10卷,为临济宗的重要语录,集录虚堂智愚的法语、偈颂、诗文。此外,咸淳十年(1274)十月十一日,庆元府清凉禅寺住持法云禅师撰有《虚堂智愚禅师行状》。
虚堂智愚的传东墨迹很多,皆被认定为日本国宝级文物或重要文化遗产。
1、京都妙心寺和大德寺所藏《自赞顶相》墨迹。2、早年所作的《虎丘十赫》墨迹。3、《述怀偈语》(破扎虚堂)墨迹。4、《景酉至节偈》墨迹。5、《就明书怀偈》墨迹。6、《与佛陇无极法兄和尚偈颂二首》墨迹。7、《送行偈》墨迹。8、《送僧偈》墨迹。9、《凌霄》大字墨迹。
南宋度宗的咸淳5年(1269)10月7日于径山天泽庵圆寂,世寿八十五岁。其会下的得法弟子有无尔可宣、闲极法云、禹溪一了等,日本有建长寺的南浦绍明、巨山志源。另外,还有不少日本留学僧得其熏陶,如京都佛心寺开山无象静照等。
虚堂智愚,俗姓陈,号息耕叟。明州象山(今浙江象山)人。16岁时,依家乡普明寺僧师蕴出家,最终嗣法于安吉州道场山护圣万岁禅寺(今浙江湖州)的住持运庵普岩。得法于运庵普岩禅师,为临济正宗十六传弟子。
他的诗文有:
《谢芝峰交承惠茶》 拣芽芳字出山南,真味哪容取次参。 曾向松根烹瀑雪,至今齿颊尚余甘。 传芝峰交承禅师送智愚一钵新茶,智愚禅师写了这首诗偈致谢。诗以答谢芝峰交承禅师相赠新茶为契,以瀑雪烹煮新芽茶汤的甘香来写二人之间的情谊,写得气韵悠长,满口回甘。 《贺契师庵居》 正席云山万象回,道人青眼为谁开。 呼童放竹浇花外,修整茶炉待客来。
通读全诗,一股林泉之风扑面而至,清约疏淡之味,既有佛家的出世高致,也有儒家的入世情怀。
《憨憨泉》 憨泉一掬清无底,暗与曹源正脤通。 陆羽若教知此味,定应天下水无功。 诗以憨泉的源头活水暗喻禅宗的源流关系,暗示饮茶的至高境界,并不在于简单的茶味,而是与无边的佛法相融相通,从而把饮茶的境界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档次。 《茶寄楼司令》 暖风雀舌闹芳丛,出焙封题献至公。 梅麓自来调鼎手,暂时勺水听松风。 把整座山峰松风想象成为调鼎烹茶的自然妙手,境界阔大深幽,禅机四溢、寄意渺远。相较王维的一些诗,也毫不逊色。
与虚堂和尚诗偈相互辉映的,是他的书法作品。从虚堂现有流传下来的书法作品看,其书气韵清美,法度精严。既借鉴了当时书家黄庭坚等多人的书风,又自成一家,雄浑中更多了一分秀妍之美和平穆之风。加上他有极高的文学造诣,所作偈语幽默风趣,富有哲理,广受追捧。他的多种墨迹如《述怀偈语》、《就明书怀偈》、《送行偈》、《送僧偈》、《景酉至节偈》等由僧人传入日本后,历来有许多贵族拥趸。可谓一字千金,价值连城。
虚堂墨宝大多被用作茶室字画,并冠以收藏者姓氏、字号等,如“生嶋虚堂”、“安国寺虚堂”、“大文字屋虚堂”等闻名于世。尤其是大文字屋虚堂——即《述怀偈语》,因遭人为破损而声名远播,世称“破残虚堂”,也称“撕破了的虚堂”,价值最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