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书中,李纨是一个活得小心翼翼的人物。她在荣国府里时刻注意保持和别人的距离,既不占旁人一点便宜,也不愿吃一点亏。开诗社的时候,李纨找王熙凤要赞助,后者笑着说:「你一年有四五百两银子的收入,却不肯拿点钱出来陪这些小姑子玩玩。」这话虽然有调侃打趣的成分,但也体现了她一毛不拔的性格。李纨的这种处事风格是能理解的,毕竟孤儿寡母,只有金钱才能给她带来安全感。她所求,无非是儿子贾兰出人头地,自己低调不惹是非。在她的影响下,贾兰也养成了类似的品质。《红楼梦》第九回里,私塾中一众顽童撒泼打闹,飞来的砚台砸在贾兰的桌面上,他的同桌勃然大怒,跳起来正要发作。贾兰却劝他说,「好兄弟,不与咱们想干。」在当时喧闹的场合下,还能够保持如此冷静的情绪,着实不易。在元宵宴上,众人都来齐了,贾兰却没有出现,他的理由是老爷没叫他来,他便不来。直到贾政特意让贾环去请他,他才肯露面。特殊的成长环境,造就了贾兰敏感而沉重的性格。他从不与人争执,也不参与任何事非。他深深牢记母亲李纨的教导,明白要改变命运只能靠自己,所以他在贾府的几个孩子中是最用功的。最后贾兰的结局如何。从《晚韶华》这首描写李纨一生的曲子里可以略窥一二。曲子的首句为「镜里恩情,更那堪梦里功名。」镜里恩情指李纨丈夫早亡,夫妻恩情短暂,而「梦里功名」四字颇值得玩味,似乎也在说功名的匆匆即逝。后句的「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也很可疑,似乎是李纨的不积阴骘,为子孙带来了不幸,否则为什么要偏偏提这句呢。再往后的「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是写贾兰出人头地,荣登高位,穿戴着华贵的服饰。接下来笔锋一转,有「威赫赫爵禄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句,这里应该就是明写贾兰在高中时死去了,因为前文「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是用来形容贾兰的,这里的主语按道理不会变化。最尾句「问古来将相可还存。也只是虚名儿与后人钦敬。」说的是李纨大可不必望子成龙,到头来不过一场虚名罢了,这也暗示着李纨的盼头是一场彻头彻尾的悲剧。一个人在母亲的教育下,放弃了本该属于童年的欢乐,隐藏了孩子固有的玩闹天性,苦心孤诣的为功名利禄默默付出,却在本该苦尽甘来的鼎盛时刻死去。用一生的隐忍为母亲的梦想买单,到头来却是一场镜花水月的虚妄,《红楼梦》里这种埋藏的伏笔,总让人唏嘘不已。
“一语未了,忽见湘云走来,手里拿着一张当票,口内笑道:'这是个帐篇子。'黛玉瞧了,也不认得。地下婆子们都笑道:'这可是一件奇货,这个乖可不是白教人的。'宝钗忙一把接了,看时,就是岫烟才说的当票,忙折了起来。薛姨妈忙说:'那必定是那个妈妈的当票子失落了,回来急的他们找。那里得的。'湘云道:'什么是当票子。'众人都笑道:'真真是个呆子,连个当票子也不知道。'薛姨妈叹道:'怨不得他,真真是侯门千金,而且又小,那里知道这个。那里去有这个,便是家下人有这个,他如何得见。别笑他呆子,若给你们家的小姐们看了,也都成了呆子。'众婆子笑道:'林姑娘方才也不认得,别说姑娘们。此刻宝玉他倒是外头常走出去的,只怕也还没见过呢。'薛姨妈忙将原故讲明。湘云黛玉二人听了方笑道:'原来为此。人也太会想钱了,姨妈家的当铺也有这个不成。'”众少爷小姐都不认得的当票,却是邢岫烟当了过冬的衣服而来的。心疼邢姑娘。
《红楼梦》里繁华的最巅峰就是十八回的元妃省亲,嫁出去的女儿元春做了贵妃回家了,也同时把贾府的荣华富贵推向最高潮,迎接场面声势极其浩大。这按理说本应该是全书最喜庆的地方,可真正读来时只觉伤感和辛酸。一个十几岁嫁到宫里的女儿好不容易回家,祖母、父母要跪在两边,而她只能让太监把他们扶起来,戴着凤冠霞帔,机械般地不断说着“免”。直到她到了贾母正室,才能在自己最亲的人面前露出真情,却还是忍不住“满眼泪垂”,一手挽贾母,一手挽王夫人,“三个人满心里皆有许多话,只是俱说不出来,只管呜咽对泣”。在全部十八回,好像元春整个的省亲过程都是在哭泣中完成的。“隔窗含泪”见亲生父亲贾政,见见到弟弟贾宝玉时也是“一语未终,泪如雨下”,以至于到最后丑正三刻必须请驾回銮的时候,更是不由的“满眼又滚下泪来”。这一段是《红楼梦》里最繁华也是最辛酸的一段,让人感觉到富贵里面不为外人所知的哀伤,令人读来顿生悲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