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中学的时候,北大有几个文学才女,出了几本书,一般都是蓝色的封面,出版社再加上一个书腰,“感动数万人”云云。还有某郭旗下的最世文化的书,出版社是长江文艺出版社,这些书书腰上不管写什么都特别“矫情”。话说凡是有书腰的书,阅读的欲望立减三分,更别谈买了。恶心的图书市场。我有本费孝通先生的书,还没来得及看,被我妈直接扔了,因为腰封上印着“关于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大师建言,中小城市及乡镇干部的必读经典”。我要歪下题……我买过的最坑的腰封,配的腰封上印着另一本书的简介,这也就算了,本来就是作者的代表作,印成腰封也可以体谅,可是撤了外面的薄膜纸才发现原来这腰封拆!不!下!来!马伯庸有一篇末日焚书,里面就有吐槽腰封的,但不知,这本书卖的时候,有没有贴腰封呢。腰封,也叫书腰,定义为"于书籍中间地带另置一条类似腰带的文字介绍,以配合行销或书籍推荐"。《这书要卖一百万》的作者、日本著名畅销书推手井狩春男,把"如何制作吊人胃口的书腰"列为书的行销要件之一。可见腰封本来就是为图书宣传和营销而存在的。现在是一个腰封四起的时代,企图市场走红的书,几乎没有不加腰封的。不过有些设计得比较精美,符合书的整体风格,宣传语精当到位;有些设计得就比较烂,像电线杆子上老中医包治百病的广告,让人看了就心生反感。
幻想贵圈的腰封基本没有不蠢的,乱七八糟的吹嘘“年度最佳”“年度最强”“最感人”“最震撼”“最惊悚”“最不可思议”“最具潜力”;列几个大牌的名字后面跟四个字“联合推荐”假如书作者本人名气不够大可能推荐作家的名字印得比他的名字还要大你要举着放大镜才能找到作者到底是谁;一堆熟人送上言不由衷的赞美词啊认识唐缺好多年了他的每本新作都能给我带来惊喜其实人家哪儿有空看你的书都是看一眼内容简介甚至不看简介就开始瞎胡诌文人相轻嘛…每次我出书都会跟编辑说,能不能不要腰封,能不能不要找人写推荐语那完全是浪费别人的时间还得欠个人情,但据说行规如此,最后不妥协也没辙——反正所有人的书都这样嘛,你的腰封不会显得比别人更奇葩几分。
能理解大多数人对腰封的深恶痛绝,但是,封面就那么一丁点大,基本没有留白之处,相关的广告往哪摆。腰封存在的目的就是尽可能让自己的目标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决定购买与否,请别说你们会一本一本书简单翻阅,这太开玩笑了,大家都这么忙还要赚钱养家……而且,既然你们吐槽说明你们并非是这本书的目标读者,那你们吐槽有什么必要呢。看到答案里还有出版从业者或者是前出版从业者也在吐槽腰封,真是觉得出版行业没落至今真是自己人一点点拆自己的砖给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