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作为一代文人,也是一代伟人,对中国文学史的贡献是非常大的。很多人对他有偏见,是因为太小的时候接触了他的作品,都不懂却被要求背诵,于是产生了阴影。历史上真实的鲁迅,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而他的一个争议,也来源于此。
说起师生恋,好多人都觉得是不可接受的,但他们不知道,曾经一个时期,很多大家、名人,都是娶了自己的学生,例如梁思成、例如鲁迅。
鲁迅原本是有妻子的,名叫朱安。鲁迅和朱安的婚姻自然不是自由恋爱的产物,那是媒妁之言,父母之约。而鲁迅是那一代人里思想先进甚至激进的人的代表,这样的人,其实不会接受包办婚姻。所以鲁迅和朱安的婚姻,更类似于有名无实。
后来,鲁迅遇到了他的学生,许广平。许广平青春活力,能理解鲁迅,又是新时代新青年,二人擦出了爱情的火花之后,就在一起了。后来,许广平还为鲁迅生了一个儿子,即使周海婴,在上海出生的婴儿。
鲁迅和许广平在一起之后,并没有和朱安离婚,朱安就在鲁迅的乡下的家里,过完了孤独的一生。我注意到这个女人,是因为她说过,“我也是鲁迅的遗物”。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突然觉得被击中心扉很难过。
新思想固然好,但总有牺牲者,例如朱安。朱安从来没有做错什么,婚姻不是她选的,鲁迅不是她能把握的,但她却被时代抛弃了,孤苦一生。每次想到这个,我就很难过。而这也成了我对鲁迅的看法的一部分,就当成是一个争议吧。
关于鲁迅的争议,其一是有人说鲁迅刻毒,大致意思就是说鲁迅在写东西时候批判人毫不留情,说中国人没记性,有一部分人说鲁迅刻薄,说他是日本人的汉奸,但是一些文人却说鲁迅先生的批评中是有恨也有爱的,对于世人的谩骂是不公平的,因为他们没有醒悟,所以说鲁迅先生的言辞感觉十分偏激,而且一些青年说鲁迅先生待人亲和,相处起来十分顺利。
其二是鲁迅的两段婚姻。鲁迅在日本留学的时候,母亲曾经多次催促他成家并且给他找了一个姑娘,鲁迅却让姑娘再嫁人,鲁迅母亲用病危通知他,无奈之下鲁迅回国,和姑娘朱安结婚,结婚后并没有同房之后也一直分房睡,后来鲁迅又去了日本一走就是好几年,他们的婚姻名存实亡。后来鲁迅在学校任教因为一系列事情认识了学生代表许广平,当年鲁迅四十五岁,许广平二十七岁,许广平主动给鲁迅写信探讨事情,后来两人产生感情同居生活,而正牌妻子朱安在家中守着活寡陪着鲁迅的母亲一直到晚年。这样看来许广平是比朱安幸福太多了的,而鲁迅的婚姻也被许多人争议,说他对婚姻不忠诚,而我觉得这是一颗反对封建婚姻的心和追求自由爱情的思想。
其三是鲁迅的文章是否应该撤出小学课本,我上小学的时候鲁迅的文章还是非常多出现在语文书中的,但是随着现在时代不同,人们商讨要把一些政治性的文章移出小学课本,把具有人文情怀的保留,这样的其实我也认可,鲁迅的文章对孩子有启蒙的作用,从性格培养到能力认知是一种过程,所以让孩子在不同的时期读不同的文章也是极好的。
鲁迅先生,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是民国时期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是伟人,但伟人也不会是完美的,他身上也充满着各种争议。
首先,因为鲁迅先生本是从医救世的人,可却选择了弃医从文。在医术造诣方面,鲁迅先生可能略输一筹。所以他选择医治世人的精神世界,拿起笔杆子写文,在文学方面独树一帜,他参与了新文学,掀起了新的文学风向标。
可鲁迅先生的争议就在于此,他的文学大多有批判性,逆反性。因为鲁迅先生性情刚烈正直,眼里容不得社会的不正义,所以他才会选择批判这个社会。可在现在看来,他的言论充满很多负能量,是不可取的。
其次,鲁迅先生是一个嫉恶如仇的人,他一自己的看法为中心,坚持自己的理论,思想上很保守,人们很难改变他的主张,再加上鲁迅先生快人快语,很容易得罪人,因为从他的文章里可以看出,他喜欢用不好的事物去代指一件事一个人。
也许这是鲁迅先生小心眼的地方,他做人有事不会灵活变通,当然了,见仁见智,不同的人看待鲁迅先生这点有不同的褒贬。
最后,鲁迅先生最令人争议的还是他对待妻子朱安的态度,作为一个现代人来看,他与妻子结婚几天后却十几年不来往,很令人费解。放到当今社会,我会很不尊重鲁迅先生的这种做法,觉得鲁迅先生有失男子汉的气概和风度。我想这也是我不喜欢鲁迅先生的原因吧。
作为一个伟人,自然他有很多争议,但我们还是要尊重历史,尊重这样一个伟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