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主义是本世纪流行于欧美文坛的一种资产阶级的文艺思潮,也是当代西方世界社会危机、精神危机和艺术危机在文艺领域的反映。它语源于法语Moderne,具有最新的、现代的,先锋的含义。
二十世纪初期,在欧洲的一些大国里,文学艺术的各个领域相继出现了若干新奇的派别,例如绘画方面的抽象派,音乐中的反轩调主义,雕刻中的反现实主义,诗歌中的未来主义,小说中的意识流,戏剧里的表现主义等等。到了本世纪二十年代,逐渐汇合而成有社会景物现代主义思潮,或称现代派。它的主要特征是:反对古典的艺术传统,在题材上、技巧上力求新奇,标新立异,在精神上则带有歇斯底里的疯狂性质,作家们着力发掘的不是外在的客观世界,而是作者自己的贫乏而空虚的内心世界。他们排斥巴尔扎克式的批判现实主义,认为它呆板、单调、机械;他们崇拜奥地利的病理学家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主张描写梦境和人的下意识领域,追求表现人们在一瞬间感受到的"神秘的抽象的王国"。西方学者就把这种鼓吹反现实主义的,主张作家任意妄为和疯狂自我表现的文艺思想,笼统地称之为现代主义思潮。
后现代主义是一场发生于欧美60年代,并于70与80年代流行于西方的艺术、社会文化与哲学思潮。其要旨在于放弃现代性的基本前提及其规范内容。在后现代主义艺术中,这种放弃表现在拒绝现代主义艺术作为一个分化了文化领域的自主价值,并且拒绝现代主义的形式限定原则与党派原则。其本质是一种知性上的反理性主义、道德上的犬儒主义和感性上的快乐主义。
艺术发展大可分为三个阶段 :传统艺术阶段现代主义阶段后现代主义阶段。现代主义艺术是对传统艺术的一次重大突破,在许多方面偏离甚至抛弃了传统艺术的基本特征(希望你了解什么是传统主义)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全球造成重大影响。而后现代主义虽然没有传统艺术和现代主义影响那么深远,但已经作为一种时尚渗透到我们的生活和艺术的许多领域。“后现代主义”这个术语不像现代主义那么稳定和确定。最早出现的建筑领域,大约在20世纪60年代。此后逐渐扩展到文化和艺术领域。有人把它理解为一种文化现象或文化风格,也有人把它看作一个文学运动或流派,还有人把它作为一种艺术与美学的倾向或思潮。总之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因此,对于后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的关系,人们也存在不同看法。有人认为后现代主义是现代主义合乎逻辑的发展和继承,有人把后现代主义看成是一种独立的文艺潮流,还有人把它看作是现代主义的反驳与否定。二者均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人类精神悲剧性的困境与危机,只不过是现代艺术大师们反现实、非理性的悲鸣已经脱变为后现代主义模仿者们的嬉戏了。把主义与现代主义进行对照,主要有三大差别:无自我性,不确定性和平淡化。这些文字可能有些抽象,美学是要你去亲身感受与领悟的。
所谓“后现代”并不是指时间上的处于“现代”之后,而是针对艺术风格的发展演变而言的。后现代主义是指在反抗现代主义方法论的一场运动,它在文学、哲学、批评理论、建筑及设计领域中得到广泛的体现。后现代主义首先体现于建筑界,而后迅速波及到其它涉及领域。
后现代主义最早的宣言是美国建筑师文丘里于1966年出版的《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一书,他的建筑理论“少就是乏味”的口号是与现代主义“少就是多”的信条针锋相对;另一位后现代主义发言人是斯特恩,他强调建筑的文化内涵、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和建筑的象征性,并把装饰作为建筑不可分割的部分,他把后现代主义主要特征归结为三点:即文脉主义、引喻主义和装饰主义;后现代主义源于60年代,在70-80年代的建筑界和设计界掀起了悍然大波。查尔斯·穆尔设计的新奥尔良意大利广场是后现代主义设计思想的典型体现;文丘里之后,英国建筑师和理论家查尔斯·詹克斯为确立建筑设计的后现代主义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