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常通过否定现实,用幻觉来欺骗自己——这是人性之一。
我们总是在追求力量的强大,努力获得优势地位——这是人性之二,即权力意志。
尼采的全部思想便由此展开,对传统道德和形而上学的批判也以此为突破口。在尼采的眼里,传统道德和形而上学根本就不是真理,只不过是“人性的,太人性的”的东西罢了。
能帮助我们理解上述“人性”的最佳案例,应该非“阿Q精神”莫属了吧:一方面他想要获得优越地位,被末庄的居民尊敬;另一方面,他惨遭压迫,难以翻身。于是,在他挨了人家的打之后,便只能用“儿子打老子”的念头来否定现实,安慰自己,并自认为是胜利了。(鲁迅早年受尼采的影响很深,他一到日本,就遇到了尼采热,据说那时他的案头常放着一本《查拉斯图拉如是说》)
再举一个尼采自己的例子:“真的,我常常嘲笑那些弱者,他们因其有跛足之脚掌便认为自己是善的……在他们心中只有一样东西最想要,那就是无人伤害他们。于是他们迎合每一个人的愿望并与人为善。可是那是懦弱啊,尽管它被称为道德。”
弱者害怕受到他人的伤害,所以尽力讨好周围的人,但是又不愿意承认自己弱势地位,便用“我是善良的”这样的幻觉来保护自己的自尊心。(卡伦荷妮在《我们的内心冲突》中,对“屈从型人格倾向”的描述与此相似,由此可见精神分析理论与尼采的思想的相通之处。)
精神分析理论与尼采的思想颇有渊源,两者有很多非常相似的观点。例如关于上面所说的两种人性,就能在精神分析中找到与其相似的理论:
弗洛伊德说:梦是愿望的迂回满足。(弗洛伊德《梦的解析》)也就是说,无法实现的欲望可以通过做梦来获得虚假的心理满足。这里的梦也包括人在清醒时的幻想,弗洛伊德把它称为“白日梦”。这就是歪歪的意义之所在啊!
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的主要观点是:个人总是努力追求优越感以补偿自卑,如果他因为自己的这种努力在现实中受挫,转而使用错误的方式来获得优越感,那么他就具有了发展成为神经症的倾向。(阿德勒《自卑与超越》)个体对优越感的追求正是尼采所说的“权力意志”的体现。
权力可以让人的欲望得到满足。
当点小官,就会被人奉承着,在被人奉承中获得快感。
随着官越来越大,就会有人送礼物,什么名表名包都是小事,只要你稍稍露点口风就会有人送上门来。
但是,其实这是在给自己挖坑,早晚会把自己埋在里面。
真正的高手,不会这么干。
权力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或许是要干一番大事业,或许是要实现自己从小的愿望。
当权力用在正途时,它起的作用就是正向的,权力可以用来让普通民众活得更幸福,权力也可以用来为民众争取更多的福利,权力还可以让那些活在悲惨世界里的人多出几分希望。
所以权力本身没有好坏,就看是用在造福百姓上,还是用在为个人谋私利上。
如果当官的都能少一点私心,人间会多几分美好。
权力是来自于人民的拥戴,而不仅仅只是一个当官的抬头。
既然权力取于民,那就要用于民。
不论是官场还是在企业内,都是这样,有权的人都要走正道。
权力越大,责任越大。
在企业内部的管理者,一样要明白这个道理。
无论是小权还是大权,都来自于上层的信任和基层的拥护,所以做管理者,一定要有大公之心。
做一个好官,才会受万民拥戴;做一个好领导,才会让员工尊敬。
对回答满意的话可以关注我的同名公众号:铮妈说职场(ID:jzwz100218)更多的职场干货让你迅速充能升值,成为职场小红人哦。
有个著名的心理学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人类有被尊重的需求,虽然很少人能做到,但是大家对尊重的需求会向往和憧憬。很多人觉得获得权力,就能获得别人的尊重,就能证明自己的能力,所以导致很多人在追求所谓的权力。
当然获得权力以后不仅仅能获得尊重,还能满足自己的各种欲望,这其中也包含了马斯洛需求的社交需求、自我实现需求等等。
人们对于权力有很大的渴望,又很明白获得权力以后能有哪些优待,所以导致太多人,为了获得权力不断地努力,甚至是不折手段。
写到最后,还是想和大家说,人的欲望是永无止境的,追求权力固然很好,他可以让你变得更加努力,但一定要保证做的事情不违法、不违背道德,只有这样,等你拥有权力那天才能真正获得尊重,真正满足你想要的需求。
我是一名连续创业者,熟悉运营和职场问题,有任何职场问题都可以和我交流。
如果我的回答帮助到你,并不需要感谢我,给我点个赞就好了,这样我们就两不相欠了,哈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