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眼里!
看琴,看老师弹琴,看琴友弹琴,什么样的琴姿最优美?什么样的指法最优雅?什么样的动作行云流水?一切都在眼中,从细微之处,到整体把控,看得仔细,看得出神,学问自然就到了。
在耳中!
听琴,听老师弹琴,听大家弹琴,哪里有吟猱,哪里有停顿,哪里快,哪里慢,哪里轻,哪里重,哪里一气呵成,哪里似断非断……这一切都需要耳朵仔细去听,去辨别。节奏,韵味,好坏,都是能够听出来的,听出名堂了,学问就到了。
在手上!
会看,会听,还只是第一步。不练,一切都成空,练琴,从指法开始,右手勾、抹、挑、剔,左手按、滑、吟、猱,左右手配合,一个句子,一个曲子,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练得到位了,学问自然就到了。
在口中!
不懂,就要问,一个人知道的东西很有限,尤其还是刚开始接触的时候。一处简单的东西,可能会卡住很长时间,但只要一开口,问题能够瞬间解决。独自瞎琢磨,不如开口便问人。问得多了,懂得多了,学问自然就到了。
在心中!
漫不经心,心不在焉,三心二意,那么什么也学不好的,即便懂了一些,也是模棱两可,说不出个所以然。古琴的学习,要认真看,认真听,认真练,更要不懂就问,但最重要的还是用心去学。心若不在,琴便不在。心用到了,学问自然也就成了。
古琴的学问在自己的心里。
当真正学古琴的时候,总能让自己一心一意的去做一件事情,总会在学习古琴的时候还提升自己真正的素质,这样在弹琴的时候总能让自己的举止非常大方。
古琴的学问在自己的眼中。
当我们看到别人弹琴的时候都会看到每一个人的姿态,还有每一个人表演时候的情绪完全融入了古琴当中,用音乐带给我们每一个人真正的享受音乐,能使每一个人心情舒畅。
古琴的学问在我们的耳中。
当我们每一个人听到古琴的时候,都会随着音乐而舞动,每一个音符就好像漂浮在云间一样,让我们听了非常的享受,整个心都融入了爱古琴的音韵中。
古琴的学问在手上。
当真正练古琴的时候,每一个人都会随着古琴音符而让自己不停的练习,每一个人都会用手控制着每一个音符,每一个句子都会让我们学到了很多的学问,让我们学习古琴的时候得到了很多的成长。
学习古琴可以让我们每一个人修心养性,完全在自己不懂的情况下,让自己学习古琴的时候,懂得了许多音乐方面的知识,让我们有一个耐心,有一个持久性,坚持就能让自己得到最好的收获。
一提到中国古代的文人雅士,人们眼前马上就会浮现出这样的画面:在高山俊岭之上,两位风度翩翩的雅士席坐于苍岩飞瀑与古松巨石之间,一人举止优雅的抚琴,一人神态平和的侧耳静听;或在茂林修竹之间,一位身着宽袖长袍,气质刚毅洒脱的隐士,静坐于清泉碧溪畔临流抚琴,兴之所至,身心俱忘;或于苍松怪石之间,一位高士当风振衣,风致飘逸地行走在幽静的空山之中,身后的童子携带一张古琴,随同主人去访友寻知音。
除了基本功,古琴最宗旨的学问,在怎么表达你的感受。
曲谱是一扇打开外面的门,当我们跨过门坎,我们的心会看到各种的风景,同一个曲子,总有些感受不同,把自己的感受抒发出来,别人也感受到你的感受有神会,这就是学问。
国风美少年里的千蔚说,会弹古琴的人很多,但能弹好的却不多,在她的那一届考上的只有四个人,差不多老师是一对一教学,。我认为古琴能够流传千年到现在喜欢的人们越来越多,学的不仅是琴,更多的传承的是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悦己不娱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