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是一个概念,反映了人们对事物的一种认识论,即系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元素相结 合的有机整体,系统的整体不等于其局部的简单相加。这一概念揭示了客观世界的某种本质属性,有无限丰富的内涵和外延,其内容就是系统论或系统学。系统论作为一种普遍的方法论是迄今为止人类所掌握的最高级的思维模式。系统思维是指以系统论为思维基本模式的思维形态,它不同于创造思维或形象思维等本能思维形态。系统思维能极大地简化人们对事物的认知,给我们带来整体观。按照历史时期来划分,可以把系统思维方式的演变区分为四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即古代整体系统思维方式、近代机械系 统思维方式、辩证系统思维方式和现代复杂系统思维方式。系统性思维就是将认识对象作为一个系统,从系统与要素、要素与要素、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联系的全局活动中综合地考察认识对象的一种思维方法。系统性思维是以系统论为指导的思维模式,它不同于创造思维或形象思维等本能思维形态。系统思维能极大地简化人们对事物的认知,给人们观察事物带来整体的观感。系统思维是一种逻辑抽象能力,也可以称为整体观、全局观。系统思维方式的结构性,就是把系统科学的结构理论作为思维方式的指导,强调从系统的结构去认识系统的整体功能,并从中寻找系统最优结构,进而获得最佳系统功能。
系统思维方式的整体性是由客观事物的整体性所决定,整体性是系统思维方式的基本特征,它贯穿于系统思维运动的始终,也体现在系统思维的成果之中。整体性是建立在整体与部分之辩证关系基础上的。整体与部分密不可分,整体的属性和功能是部分按一定方式相互作用、相互联系所造成的。而整体也正是依据这种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实行对部分的支配;
系统思维方式是一种开放型的立体思维。它以纵横交错的现代科学知识为思维参照系,使思维对象处于纵横交错的交叉点上。在思维的具体过程中,系统思维方式把思维客体作为系统整体来思考,既注意进行纵向比较,又注意进行横向比较;既注意了解思维对象与其他客体的横向联系,又能认识思维对象的纵向发展,从而全面准确地把握思维对象的规定性。
系统的稳定是相对的。任何系统都有自己的生成、发展和灭亡的过程。因此,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及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联系都不是静态的,都与时间密切相关,并会随时间不断地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系统内部诸要素的结构及其分部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时间不断变化的;二是系统都具有开放的性质,总是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活动。因此,系统处于稳定状态,并不是讲系统没有什么变化,而始终处于动态之中,处在不断演化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