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廷顿是我非常佩服的学者。他的文明的冲突,我看过多遍。亨廷顿是一个不拘于教条,高度现实主义的理论家。大家知道亨廷顿在政治倾向上是典型的右派,但是可有人知道他在《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里说过,对于一些第三世界国家,共产主义革命对于这些国家的现代化转型有益。 亨廷顿这本文明的冲突是从一篇论文扩展而来,最早是发表在《外交》杂志上,发表不久就遭到了学界围攻。亨廷顿将其扩展为一本书,就是为了应对这些批评。如果读过亨廷顿其他著作的人,应该很容易发现,亨廷顿的这本书写得非常杂乱、不成系统,拼凑的痕迹非常明显。里面自我矛盾的地方也不少,尤其是把中华文明当做西方文明的威胁来描写的时候,先是认为强大起来的独裁中国因为不受民主制约会像苏联一样威胁西方,后面又说如果中国民主化了中国的民族主义情绪不受抑制对世界秩序构成威胁。那么中国无论如何都会对世界构成威胁,除非他不发展。 这本书在中国出版的时候,给他做序的是李慎之,李慎之的序文对于我们理解亨廷顿的用意非常有帮助。李慎之认为亨廷顿最大的担心是其实是美国国内,随着拉美人和其他少数族裔人口大幅度增长,以wasp为核心的白人将来在美国会处于边缘化的境地,这对美国文明构成了威胁。后来亨廷顿出版了《我们是谁》,直截了当的提出了这个问题。不过这本书中由于提到了中国、印度,让李慎之产生了一个误解,以为亨廷顿担忧其他文化文明的现代化会超越西方文明。
我觉得亨廷顿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他提出了一种非常简单的模型。加上充斥媒体的关于伊斯兰教原教旨主义的负面报道,让他的模型也符合人们的直观印象,容易让人产生一种洞察世事的错觉。而且亨廷顿在文中构筑的西方文明衰败,其他文明崛起的意象,一是符合当今世界多极化的大势,二是与20世纪90年代西方受众对西方文明衰败的担忧相吻合,三是迎合了其他文明受众自己正在崛起的自豪感。有了上述条件,亨廷顿的理论很快流行起来。谢谢!





